- 相關推薦
初中力學定勢障礙研究論文
初中力學定勢障礙研究論文【1】
【摘 要】許多初中學生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日常經驗、課本知識點固化等影響,容易在分析題目的過程中,產生思維定勢。
這些思維定勢有時候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解決熟悉的問題,可是當遇到一些較為新穎的題目時,思維定勢會誤導學生思維產生偏差,不能全面的分析問題,容易忽視一些思路的拓展,造成定式障礙,在做題過程中產生失誤。
【關鍵詞】思維定勢;定勢障礙;初中力學
一、由日常生活經驗造成的定勢障礙
這類思維定勢障礙主要是由于學生對某些生活現象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和積累形成的錯誤認識,當題目中要求解釋這類的現象時,他們往往會繞過科學的客觀規律而按照自己的經驗誤區去分析問題,得出錯誤的答案。
[例1]初一年級的學生和初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拔河比賽,初二年級的最后獲勝了,下列哪種判斷是正確的:
A.初一年級的學生對初二年級的學生的作用力大于初二年級的學生對初一年級的作用力;B. 初二年級的學生對初一年級的作用力大于初一年級的學生對初二年級的學生的作用力;C.兩個年級的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樣大;D.無法判斷
[失誤解析]很多學生都以日常生活經驗的誤區來判斷此題的選項,認為初二年級的學生的力氣大于初一年級的學生而果斷選擇B,沒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認真分析,導致錯誤。
[正確思路]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初二年級的學生給初一年級的學生多大的力,同時初一年級的學生就給初二年級的學生多大的力,這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關系,因此兩個力的大小相等,答案選C。
二、實驗現象造成的定勢障礙
這類慣性思維方式,是由于課堂演示或者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以及老師在介紹實驗過程時學生的思維集中在看到的實驗現象上,對實驗沒有深入的觀察和分析,缺乏本質理論上的理解,當條件產生變化時,不能及時作出相應的思維改變,仍然用已有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錯誤答案。
[例2]如圖1所示,測定大氣壓時,測得汞柱高為75cm,當管子繞著O點傾斜放置時,(設定此時外界為標準大氣壓且管子足夠長)管內汞柱高將(溫度保持不變)
A.等于75cm B.小于75cm
C.介于75cm和76cm之間 D.大于76cm
[失誤解析]由于在課堂上學生們一直看到的實驗現象是,無論管子如何旋轉,大氣壓強恒定,管內的汞柱高度也不會變化,所以選擇A。
然而這個結論只適合于管子是密閉的,然而此題并沒有強度管子的密閉性。
此時學生們依然采用在課堂上獲得的規律判斷此題,沒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造成了定勢障礙。
[正確思路]當外界為標準大氣壓時,測得的汞柱高度只有75cm,這表明實驗過程中,管子并沒有密閉,因此管頂封閉空氣中有一定的壓強(PA=10mmHg).當管子繞O點傾斜時,管中水銀柱長度增大,空氣柱長度被壓縮,因此PA增大,從而使P水銀減小,因此汞柱高度降低,答案選B.
三、由公式模式化造成的定勢障礙
這類的思維定勢是由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重視公式的適用范圍,沒有真正掌握公式中各個物理量所真正代表的意義,同時忽視一些細節條件的分析,而只把思維定勢在套用公式模式上,因此而做出錯誤答案。
[例3]如圖2所示,表面光滑的直角三角形物體,其中AB為4m,BC為3cm,AC為5c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在把10N重的輪子從A點推到C點,那么需要多大的推力F?
[失誤分析]學生由于受到斜面計算題的影響,將此題與斜面計算題歸為一類,迅速套入公式flAC=GhBC,F= 6N.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解題時沒用認真審題,用思維定勢的習慣直接套入公式,導致錯誤。
[正確思路]雖然輪子是從C點推到A點,但由于推力是水平,因此推力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并不是AC而是AB,從而代入公式得到:F・lAB=G・hBC,F==7.5N。
四、其他定勢障礙
除了上述列舉的定勢障礙,在學生做題過程中還出現其他一些常見的定勢障礙,例如由模糊概念形成的定勢障礙,由于學生對一些概念、定律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吃透,當出現了其他新的知識干擾的情況下,將思維方向集中在原有的概念回憶上,致使思路發生偏移產生錯誤[2]。
數學概念片面理解形成的定勢障礙,這類思維定勢障礙主要是學生受數學概念的影響,單純的將思維方向集中在數學的角度上,沒有結合物理知識中物理意義和概念,導致了錯誤,很多同學在學習密度公式時,認為當質量m一定的時候,密度?籽只受體積v 的大小的影響,反而忽略了密度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并不是由體積決定的。
五、結論
思維最大的敵人是習慣性的思維方式。
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背景以及知識背景都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不同認知,從而導致不同的思維方式,除此之外,生活和學習的經驗在形成學生的定勢思維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誠如開篇所說,有的定勢思維是有益于學生解答物理題目的,通過慣性的思維可以使學生們建立一種思維方式,更容易總結做題的經驗,在遇到相同的問題時能夠迅速做出應有的反應。
然而一些定勢思維也會造成學生以偏概全的解題思路,將思維只集中在某個點,而忽略了題目中的實際情況,這會使學生的學習產生一些誤區,導致一些知識點的模糊記憶。
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2】
摘 要: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教育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各項基礎建設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應當將完善基礎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發展教育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
在實施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學有效性是所有教育人員的共同追求目標。
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可以體現高質量課堂教學,還可以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接受物理學的初始階段。
本文就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進行簡單的分析,以期能夠進一步了解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的實施。
關鍵詞:初中物理 力學 有效教學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新領域。
因而對這方面的研究我國成果并不是非常的明顯。
在實踐活動中,未經過系統的研究與探討,導致初中物理力學教學有效性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針對這種情況,研究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具有其必要性與緊迫性。
探討出適合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教學實踐成果的提高。
一、有效教學的概述
對于有效教學的界定,不同的學者具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無論采用何種說法,有效教學既取決于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也取決于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應當從整個教學過程來進行評價。
因此,對有效教學的理解可以從這么幾方面來理解。
首先,教學準備。
所謂教學準備主要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在準備上課等方面。
教師與學生共同為教學活動采取措施。
促使教學活動能夠高效有序的進行。
其次,教學過程[1]。
教學過程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以及課堂組織等方面。
教學過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
其并非僅由教師一人或者學生一方能夠完成的。
教學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協助。
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實施教學活動。
最后,教學產出。
教學的產出主要是通過教學活動與知識形成一定的關系,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感情與價值。
有效教學的實施并不是由教師或者是學生一方來決定。
其需要依據客觀情況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評價,并且依據有效教學的特征具有針對性的實施。
在有效教學活動中,學生會關注教學效果,教師關注教學過程的同時關注教學效率。
并且有效教學還應當關注教師的行為。
由此可見,有效教學無論是從學生還是從教師而言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教的過程,主要是學生學習的過程。
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效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
教學僅是一種手段,學習才是教學的目的。
因此,我認為,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準備
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想獲得有效的教學效果,首先就應當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教學準備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就是分析。
分析學生。
因材施教實施的前提條件就是對學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學生的特點。
在分析學生的過程中,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非常重要。
掌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情況,特別是對相關抽象知識的理解。
教師需要深刻理解初中物理力學的相關規律,協助學生掌握知識點。
其次就是對教學任務的分析。
初中物理力學主要包括了力、密度與浮力、壓強等知識。
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每一個知識點的過程中應當與現實生活的現象聯系起來,運用物理知識進行解釋。
例如:學習大氣壓強時,依據喝飲料、打墨水等生活現象,培養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真正體驗物理與生活。
2.初中物理力學有效課堂教學
實施有效教學的載體就是教師開展的課堂教學。
在課堂內進行有效教學,教師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靈活引入課題,進行啟發教學。
課堂教學能否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其關鍵就在于課題的引入。
好的課題能夠順利完成教學活動,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浮力與密度之間的關系,可以引入將死海的現象講解給學生聽,讓學生對浮力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其次,依據教學內容,實施因材施教教學策略。
因材施教不僅包括教材,其中也包括了學生。
依據學生的特點與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
唯有如此,教師的教學活動才不會脫離教學目的。
最后,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能夠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2]。
3.重視教學過程,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
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教學過程。
正確處理好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能力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有效教學是每一課程實施都應追求的。
就初中物理力學教學而言,有效教學具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對學會掌握知識具有重要的影響。
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焦新健.淺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策略[J].方法交流,2011,(02):22-23.
[2]張勝玲.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3,9(07):56-57.
【初中力學定勢障礙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英語聽力學習中的障礙與技巧論文10-11
初中力學教學論文10-09
建筑力學課程教學研究論文10-08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研究論文10-09
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研究論文03-24
初中政治教學的研究論文10-01
土木工程理論力學教學改革研究論文10-09
材料力學與彈性力學的研究差異10-05
籃球投籃力學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