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理學習方法探討論文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要讓學生思,必先叫其有疑。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思維活動的展開是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實際水平和學生所能接受的活動方式出發,精心設計活動程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感。我針對青少年的抽象思維能力相對比較差的現實,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種活動方式,來幫助他們形成理論和概念,最終提高思維能力。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曾做過這樣一些嘗試。
學習“常見的堿、堿的通性”這節課時,我按照教學目標進行了這樣的課程設計:1、把課本上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內容設計成填空或問答的題目;2、把需要補充的內容設計為思考題;3、設計實驗題,這樣做可使學生通過實驗對本節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第一部分是有關概念的基礎知識,我講得很少,全憑學生自己反復閱讀,直接和文本對話,以此形成他們自己的認識。在學生經歷了徹底的學習和思考之后,我才給予個別疑難問題的解答。
在進行第二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先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然后讓小組長記錄本組在解答題目時所獲得的知識和未解困惑,我通過他們的記錄來找出他們在知識銜接或運用上的疑難處,接下來就可有目的的講解。
第三部分的實驗設計題是我的重點儲備,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培養他們形成多動腦筋的好習慣,把動手和動腦恰當地結合起來,解出題目后會使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愉悅,以后會逐步步入良好的化學學習境界。
比如,這節課的第一課時我準備了這樣兩道題目:1、用已有的試劑和裝置來鑒別實驗室內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2、三種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是氫氧化鈉溶液、鹽酸溶液、硫酸銅溶液,用實驗怎樣鑒別出它們?學生先是一番埋頭閱讀,接著又兩兩相商,我在一旁于適時的時機給予提示,經過一番探究,第一個題目的答案初見端倪,學生想到可以用稀鹽酸來驗證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看著他們欣喜的面孔,我的心里充滿了欣慰之感。不想,第二道實驗設計題竟沒有按我預想的路子進行,出現了意外,可在意外之中我們師生卻又有了新的收獲。情況是這樣的,作為教師,我徑直從這道題的標準答案出發去進行思考——首先根據顏色找出硫酸銅溶液,然后借助硫酸銅溶液找出氫氧化鈉溶液,最后得到鹽酸。而學生的操作卻使我迷惑不己,只見丹丹首先取出了剛才那瓶已有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打開瓶塞。她到底要干什么,一旁的我皺起了眉頭,難道這節課所講學生沒聽明白。見她仍要繼續往下操作,實在按捺不住的我,就提出了我的疑問:“老師不明白你拿氫氧化鈉瓶子干什么用”,想用我的提示引她走向標準答案。可接下來她的回答卻讓我感到出乎意料:“我用這個已變質的氫氧化鈉先鑒別出稀鹽酸啊”,第二步她才根據顏色判斷出了硫酸銅溶液。
至此我才明白學生的思路竟與我截然不同,令我沒想到的是,經過一番探索之后學生的思維竟如此的靈活,剛學過的知識就立即用上了,反到是我這個為人師者,腦子里已有了思維定式,往往從問題的標準答案出發來解答問題。這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以后的課堂務必要注重學生的所想、所感,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才行。
不論在什么課堂上,教師都無法代替學生克服學習困難,而應該多改進自身工作態度及教學方法,盡力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條件。我發現在相當多的課堂里,學生其實并沒有真正投入思考,沒有真正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開始與教師對話。他們只是處在“偽學習”狀態中。所以我們如果想讓學生主動暴露自己的真問題,首先要創造出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習者感到安全,知道出錯時不會受到嘲笑和指責。這樣,他們就會積極參與討論、探究,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優化教學活動的策略,把握好活動進程中的操作環節,就能促成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物理學習方法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物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方法研討論文10-13
個人學習方法總結和探討11-23
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05-17
獨立學院大學物理教學探討10-26
化學實驗教學探討論文06-24
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06-08
網絡經濟的特征探討電商論文10-13
探討化學紙筆測試評價設計的原則論文10-13
高中物理高效學習方法11-17
職稱檔案信息化建設探討論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