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設疑法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的教育論文
【摘要】教師要把握時機適時設疑、巧妙解疑。設疑方法有:導學設疑、遞進設疑、誘導設疑、隨機設疑、求異設疑。
【關鍵詞】設疑;釋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物理課堂教學與其他課程課堂教學一樣,是在不斷地設疑、釋疑過程中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時機適時設疑、巧妙解疑,針對如何設疑筆者淺談幾點和大家一起探討:
1.導學設疑
一般用于指導學生預習,如疑問式導學提綱就屬于這一類。每節課印發導學提綱,根據教學內容,由淺入深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或物理情境,引導學生看書,使預習有序并能抓住重點。如在講“杠桿”一節,導學提綱三點設疑:
1、什么是杠桿?
2、有關杠桿的五個名詞的意義是什么(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3、給出幾組杠桿模型圖,要求學生標出支點和力臂。學生按此設疑順序自學,不但抓住了重點、難點,而且調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
2.遞進設疑
一般用在每節課的授課過程中,目的是通過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表及里的逐步設疑使學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本質,領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設疑要注意層次清楚,要照顧釋疑推理的邏輯性和由易到難的梯度。如初中物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一節。一上課首先設疑: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通過實驗得到答案后,進而設疑: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做正方體浸沒在水中上、下表面所受壓力差的有關計算;得出結論后,第三次設疑:任意形狀的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又等于什么?如此設疑、釋疑,不但講清了浮力的兩種計算方法,而且為下一課時講阿基米德原理埋下了伏筆。
3.誘導設疑
一般用在學生思考問題或做練習題遇到困難時,為學生解決問題搭梯子。如簡單機械中的公式包括杠桿、滑輪、斜面的機械公式都是在理想狀態下(額外阻力為0)導出的,而講機械效率的有關概念時則要考慮額外阻力。為了清除學生的思維障礙,可以以理想狀態下推導出的機械公式為基礎,設疑:如果額外阻力不為0,那么作用在機械上的動力大小將如何?作用在機械上的有用功和克服機械阻力的額外功又將如何?從而為講清機械效率搭了橋,鋪了路。
4.隨機設疑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擴展學生的思路,獲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要圍繞教學目標隨機設疑。如在講壓強時,課本有一道習題:一個質量為60千克的人,他每只腳接觸地面的面積是170厘米2,這個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講完此題后教師可隨機設疑:這個人走路時對地面的壓強又是多少?又如在求手對圖釘帽的壓強和圖釘尖對墻的壓強之后隨機設疑,圖釘尖對墻的壓強是手對圖釘帽的壓強的多少倍?從而強化了固體不能傳遞壓強的特性。隨機設疑應設在所講問題的近區并適可而止。此種設疑只要掌握得當,雖是舉手之勞,卻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5.求異設疑
許多物理問題,從某一角度去看學生理解了,但換個角度卻又糊涂了,所以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同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設疑,不僅能有效鞏固所學物理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想方法。如講連通器時,按照教材講了在連通器內只有一種流體,靜止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此時設疑:如果裝的不是一種液體液面還會相平嗎?學生拭目以待,由教師作了演示實驗,師生共同分析得出了結論。又如漂浮物體的重力等于浮力。如果問漂浮物體所受重力和浮力的關系是什么時,學生就回答自如。但如果問輪船從河里開到海上是浮起來一些還是沉下去一些?為什么?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可見求異設疑的必要性。
總之,以上我只淺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這些做法使我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有多種,希望能和同行一起來探討。
【設疑法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的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08-31
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練琴的積極性論文10-13
提高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11-07
提高面試智商十法10-26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02-02
提高數學教學論文11-04
分組學習法在高中化學教學的應用論文11-02
怎樣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10-10
學習教育法心得體會04-21
論文總結歸納法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