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優化策略論文
一、確立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優化理念
課程的開設并非學校一廂情愿的課程簡單排列,而是應該與企業和學生結合,根據學生的職業需求,設計出合理的課程結構,并注重高職學生“職業人”“社會人”基本素質的培養。
堅持以職業能力為本,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方法能力、專業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各類課程之中。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積極創造條件并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給予學生選擇專業、專業方向、課程以及學習進程的自主權;切實將素質拓展內容落實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使學生既具備勝任職業崗位的素質,又具有適應社會就業變化的能力;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優化理念及終身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高職畢業生對應的職業崗位,針對中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面對的職業崗位,圍繞崗位、任務、能力等要素,系統科學的安排公共基礎課程、人文素質課程、基礎文化課程、信息技術課程、各類專業基礎及核心課程等各類課程,并提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與課程內在功能分析圖。
應把藝術設計專業各類課程宏觀上按層次進行分類,
第一,把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課程,歸為公共基礎課層次。
第二,把專業技能訓練類課程,歸為大類基礎課程層次。
第三,把提高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課程,歸為專業核心課程層次。
第四,把頂崗實習和專業實訓類課程,歸為綜合實踐課程層次。并形成采用“工”字形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基本結構框架。
二、基于職業生涯規劃,優化專業核心課程結構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結構優化,應該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為依據,形成適合學生職業發展為目標的課程設置實踐機制,更好地為學生的職業選擇加以導向,為學生的課業提供多元選擇,為學生終生發展做好服務。
首先,以“學生本位”、“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制定學生未來就業應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以規劃本專業所要開設的課程,并以學生學習的成績或實際成效、就業滿意度調查分析等信息,作為適時調整修訂課程規劃、學生學習的參考依據。學生在三年的專業學習期間,即能很簡單、清楚地了解未來將從事的職業、需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或繼續升學等所需的相關課程,并適時地加以檢驗、預測及修正,使學生能夠做到適時調整,真正培養企業所需核心能力的專業人才,努力做到專業與就業的“零對接”。根據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應取得的職業技能證書,合理調整課程結構。
其次,明確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內涵和職業發展特點,在課程設置上不走彎路,為以后課程結構優化奠定基礎。把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序化、圖形化、科學化,改變課程安排的盲目性,進而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制定本專業職業發展課程建制流程圖: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專業發展進程路線圖,確定專業素養和核心能力,制定課程對應能力及權重。可以開設公共基礎課程和傾向性選修課程,如:設計造型基礎、設計構成、設計素描等課程,讓學生盡早進入專業學習狀態。
再次,以職業資格認證的獲取為依據,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結構的調整。把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所需的有關知識融入到課程之中,這樣的課程結構設計,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和發展要求,也能符合企業對不同層次的職業人才的需求。以此為指導,構建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結構與職業規劃對應圖。
三、以生產流程環節為依據,調整綜合實踐課程結構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結構的調整,應以設計企業的崗位需要為指導。在課程設置和結構調整過程中,應有設計類企業的實踐專家參與,共同確定藝術設計工作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課程,并把這些課程按生產流程環節合理的排列出來。
在綜合實踐課程結構過程中,應該以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素質提升為目的,尤其是強化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實踐課程一般以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的形式出現,設置在整個課程體系的后端。此類課程應注重與企業實踐結合,與職業資格證書接軌,可采用企業相關工作項目、職業技能鑒定考核項目的實施結構規律,進行課程結構設計。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優化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論文10-10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論文10-11
優化小學數學教研教學的策略論文10-10
初中的政治教學優化策略與方案論文10-11
酒店管理市場營銷策略及優化措施論文10-09
淺談旅游文化創意的路徑及優化策略論文10-09
優化高層建筑暖通設計的策略研究論文10-10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策略的論文10-09
企業應收賬款概述與優化管理策略論文10-09
藝術設計專業創客空間構建策略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