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素質結構與創新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藝術院校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已成為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本文通過分析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智力及個性特點,以及創新素質的具體構成,強調創新素質教育是藝術設計人才整體素質培養的重要方面。
論文關鍵詞:藝術設計人才;素質結構;創新教育
二十一世紀是以知識和科技不斷創新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性綜合素質的藝術設計人才。創新是藝術設計活動的生命,所有的設計活動都是以創新為主的創造性活動,設計過程對創意性、創新性的依賴不言而喻。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素質培養就是要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創新特征。而創新教育相對于傳統教育,是一種啟發式教育;相對于中庸教育,是一種個性化教育;相對于素質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素質教育。因此,對藝術院校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已成為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
一、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智力特點
在創新素質結構中,創新型人才的智力特點通常包含:一是新穎及富于意味的創造性智力活動;二是較豐富的創意想象力;三是獨特的創意思維發揮能力;四是分析與直覺思維統一的思維意識;五是發散與集中思維統一的思維意識。創新型人才的思維形式大致表現為求同與求異、集中與發散、習慣與變異、循序與踴躍、試誤與頓悟這五個相輔相成的范疇。在每對范疇中,前者屬正向思維,后者屬反向思維,或者稱為“逆向思維”。目前創新性成果較多地出自逆向思維或者多向思維,藝術設計的創新更傾向于多視角、非常規地探索問題解決的種種可能。強化高校學生“逆向思維”等創新智力特點的培養,不僅能夠運用邏輯的常規思考方式,更能運用非常規的思維方式去發現和解決新問題。
因此在藝術設計的創新教育中,高校要改變以往教學中過于重視的統一性,避免形成從眾思維和從眾個性的教學模式,要用多元化的創新角度去評價和管理設計教學,以改變不利于學生創新智力特點發展的單一性教學方式,注重更多地運用討論式、發現式和啟發式教學,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創新智力特點,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個性特點
創新個性是創新傾向性的個性人格特征和人格心理特征的總和。其內容較廣泛并且受個人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圍熏陶、個體性格傾向等現實因素的影響,這些創新意識傾向和心理特征所構成的創新個性特點是藝術設計人才的重要內在素質。創新性人才的個性特點包括:知識面廣,善于觀察,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的內在有深入研究的動機;有旺盛的求知欲、豐富的想像力及敏銳的直覺;喜好抽象思維,常挑戰智力活動;富有幽默感及藝術天賦;意志堅韌,做事專注理性,具備高度的自覺性和獨立性。
由于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素質更重要的表現在創新個性上,因此創新個性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創新能力的大小,創新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學生本身的創新個性,給他們足夠的個性施展空間。這也就要求在培養藝術類創造性人才的素質教育中,改變高校傳統的教學方法,拋棄傳統填鴨式教學,以創新教育主導創新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及探索未知的自學能力;通過對學生創新個性的引導,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三、藝術設計人才創新素質構成
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的素質構成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
1、創新意識是指善于發現新問題,創新欲求突出,能夠自覺產生創新動機,這是創新型人才最本質的素質,是創新的出發點。我們應善于利用學生個體的主觀創新能動性,通過各種教學環節及教學方式的應用,適時地增進和強化學生追求創新的意識和洞察力。創新型人才通常對新問題的敏感度較高,具有比較強的問題意識,對新鮮刺激較為敏感,能夠從常規事物及普通事物中,發現其不為人知的獨特性。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意識還表現為尋找新途徑來避免雷同,對新知識、新觀點、新理論和新技術較為關注,并試圖把這些新成果進行創新性的運用,從而產生新的效用。另一方面,創新型人才的認識較新穎,一般不盲目接受現有結論及旁人觀點。他們經常會在理解問題方面多做一些新的設想,找出更全面、科學、有效的改進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捷徑。而一旦形成這種求新求異的思維模式,創新型人才在對待相同問題時,就不會人云亦云而是常常能夠發表個人獨到的見解。
2、創新精神主要包括高度的敬業精神、開拓精神、堅韌品格以及對新事物的強烈好奇心。這是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是創新的動力源。創新型人才一般都有視野開闊的特點。創新是在綜合前人經驗、知識、理論基礎上進行的新實踐活動,包括總結新的經驗、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或生產出新的產品。因此,創新型人才的視野絕不可狹隘,而是既熟知本領域基本知識又了解相關領域的基本理論,能夠融會貫通地進行綜合運用。
3、創新能力方面是指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性地計劃、組織與實施設計活動能力,也包括創造性開發設計產品的能力,這是創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質,是創新的本質力量。一方面,創新型設計人才的發散思維能力較強,想象力也更豐富,對同一問題能夠從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去認識,思維的跳躍性極大,能夠在新舊知識的交替穿插中,很快地綜合已有知識,使問題得以解決。這種發散思維的活躍性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新想法的產生相當快,并在出現問題后,能夠快速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新辦法;二是指在相同的時間范圍內,能夠更快的產生超出原有思維范疇的新意識,并通過舉一反三產生更多的想法,從而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獲得新進展;另一方面,設計創新技能主要包括對海量設計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加工能力,也包括突出的創新實踐能力。創新的技術和產品必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從而推出更為成熟的技術和更為優質的產品。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樣也居于教育創新的核心地位,創新教育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培養實踐技能為主要目標,突出實驗、實踐、實習及實訓等環節的教學地位。
4、創新人格是一種具有個性化獨特特征而又相對穩定的心理行為模式,這是創新型人才較為穩定的心理特質,是持續創新的根本保證。創新人格主要指人的性格、氣質和能力等特征的總和,它集中體現為創新動機、創新情感、創新意志、創新毅力和創新行為等,既有遺傳方面的影響,也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形成。創新人格的培養和發展有利于創新意識的開發,這就使我們的教育要著眼于激發學生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機制上面,使這種非智力素質得到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創新人格既有個體的差異又有這個年齡階段的共同特征,創新教育需要在把握學生總體個性和個體個性的前提下,力求在教育活動過程中通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有目的地將潛存在個體身上無意識的或潛意識的創新潛質引發出來,重視學生創新主體意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以利于學生形成和發揮良好的創新個性特征。
綜上所述,實施創新素質教育是藝術類高校設計人才的培養根基,需要全面重視創新素質教育的構成要素,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等方面的培養;深入研究學生的創新智力及個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挖掘學生自身的創新素質潛能,用全新的創新教育觀念促進藝術設計人才創新素質的快速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凌繼堯、徐恒醇!端囆g設計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馮培等編著。創新素養與人才發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2001。295
[3]張慶守。創新素質結構剖析與創新教育目標體系建構[J]。福州師專學報,2002
[4]美瑪喬里艾略特貝弗林著,孫里寧譯。《藝術設計概論》[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素質結構與創新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創新人才小學教育論文10-08
淺談小學語文創新與素質教育論文10-11
藥學教育中對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論文10-08
創新教育論文10-01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論文10-01
化學教育的創新研究論文10-11
產品藝術設計價值創新論文10-10
工商管理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論文10-09
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創新性研究論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