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博弈學與中國哲學
一、博弈的本質
我們在探討博弈的本質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首先搞清博弈是什么,才能進一步探討它的本質。
1、什么是博弈?
博弈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1)博弈就是圍棋、局戲、賭博。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好圍棋、局戲、賭博,喜好在斗爭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人們認為圍棋等就是一種博弈,故而博弈這一詞在大多數人中顯得有些貶義。
(2)博弈,指博弈論,發源于西方,在當代,為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理論,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在當代,一般說博弈就指的是博弈論。
以上說的只是狹義的博弈,在我看來,博弈是一種人類社會的共同存在方式,是人類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是人的特有的思維形式,是人類社會源源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會有博弈的存在。
2、關于博弈的形式
雖說博弈無處不在,但它始終卻是與人以及人類社會有關,博弈的形式無非也就三種,主要有:人與人之間的博弈、人與社會的博弈、人與自然的博弈,在這三種形式當中,其所追求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實現利益最大化,追去自身的全面發展,因而博弈學可以說成是一種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學問。
3、關于博弈的本質
通過我們前面對博弈的含義以及博弈的形式的簡單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博弈的本質:博弈是以斗爭為主要形式,努力追求和諧共贏的結果,努力在斗爭的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尋找各種有利于人發展的條件,以保證人更好的生存本文由畢業論文網http://www.lw54.com收集整理下去,無論是人與人的博弈,還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博弈。
二、博弈的特性
我們通過對博弈的本質的探討,我們會發現博弈有以下的特性:
1、道德性
(1)什么是博弈的道德性?
博弈的道德性是指博弈的雙方在從事博弈的時候,所作所為必須要符合道德。如果不符合道德,就會受到懲罰,即使是取得了所謂的利益最大化,也是不長久的。無論是在人與人的博弈中,還是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博弈中,如果有一方對另一方做出不道德的行為,以促使自己的利益實現,那么輕則身敗名裂,大則喪失生氣。故我們在博弈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其道德性,以保證自己能夠長期的生存下去。
(2)為什么博弈需要道德?
沒有道德的博弈就不是博弈,如果博弈沒有道德,那么整個社會就會混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逐利性會越來越強,沒有道德的博弈,就意味著整個社會就會混亂,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人類自己滅亡自己,所以博弈必須有道德。截拳道開山鼻祖李小龍先生說過:“截拳道是武學的修為,而不是殺人的伎倆”,博弈也是一樣,它也是一種修為,既去幫助人不斷的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實現自身物質條件的不斷提高,又在整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內涵,實現自己對生命真諦的理解與覺悟。所以博弈需要道德,有了道德才會實現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2、規律性
(1)什么是博弈的規律性?
博弈的規律性是指在博弈的過程中,雙方所采取的行為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不是盲目的采取行為。
(2)為什么博弈需要規律?
沒有規律的博弈是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的,沒有規律的博弈可以說是一種投機行為、賭徒行為,不是一種投資行為,這樣的博弈是不長久的,而且對于博弈的雙方而言,必定是危險的,最終的結果不是穩定的,更有可能的雙方魚死網破或者是一方得利,那么其不符合雙方的互利共贏,結果可想而知,要么不會得到任何利益,要么利益就是暫時性的,不長遠的利益則是不符合博弈的規律和利益最大、互利共贏的原則的。
3、利益性
(1)什么是博弈的利益性?
博弈的利益性是指在博弈的過程中,以獲取利益最大為原則,努力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2)為什么博弈需要利益?
博弈本身就是一種斗爭的形式,斗爭的目的是要攫取自己的利益最大罷了。所以,自從博弈產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的利益性,它的利益性是走不掉的,它存在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中,有人的地方就有博弈,就有利益。李小龍先生說過:“武術的本質就是格斗,自由的發揮自己身體的無限潛能,以此而戰勝對手”,博弈也是一樣,同武術一樣追求的是戰勝對手,所以注定了它具有了利益性。
總之,通過我們對博弈的特性的探討,我們了解了博弈的道德性、規律性以及利益性,博弈的三個特性誰都不能離開誰,如果離開了其中任何一個,博弈都不稱其為博弈,那樣的博弈都是失敗的,都是不符合博弈的本質的。
三、關于博弈與中國哲學
前面我們通過對博弈的本質以及特性的探討,我們對博弈又有了深一步的認識,如果我們想要讓博弈變得更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讓它能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我們就要進一步它與中國哲學的關系了。在中國的近幾千年的哲學的發展歷程中,哲學流派眾多,
但卻始終以儒家哲學、道家哲學、釋家哲學為主,在這里,我們就談談博弈與三家的關系:
1、博弈與儒家哲學
眾所周知,儒家哲學以仁義著稱,是內圣外王之學,是由孔子所創,它注重人們的道德,注重通過宣傳道德以使百姓知榮辱,懂廉恥,講仁義,從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達到大治的境界。在儒家思想中,最典型的思想就是“和”思想,在國人的觀念中,也是“和為貴”,而且“仁義”的目的也是為了達到天下大同,追求“和”的境界,博弈的道德性就和儒家思想是一致的,因而博弈和儒學之間有著緊密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博弈論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納什均衡論。納什均衡論,納什平衡,又稱為非合作賽局平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概念,以約翰·納什命名。如果某情況下無一參與者可以獨自行動而增加收益,則此策略組合被稱為納什均衡點。在此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博弈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方可以單獨行動的話,其中的各方就必須要去進行合作,以保證自己獲取的利益最大化,實現各方的共贏,因而博弈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在這個共贏的過程中,和諧就會體現出來,其與儒家的“和”是一致的,為了更好的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就得遵守道德,保證博弈的有序合法的進行,從而推動博弈的發展,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所以,博弈是具有道德性的,和儒家哲學是一致的。
【淺論博弈學與中國哲學】相關文章:
中國哲學下的現象學論文10-09
淺論強化中職學員哲學培育的意義12-21
心靈哲學視閾下的中國哲學論文10-08
淺談德國哲學家與中國哲學論文10-08
學哲學用哲學心得體會10-27
中國醫學與中國哲學論文10-08
中國哲學經典學習心得04-24
中國哲學的自主與自覺論文10-08
哲學詮釋學的視角論文10-08
中國哲學精神的探討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