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態旅游發展的哲學深思
生態旅游發展的哲學深思是小編為各位哲學專業的同學推薦的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環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本文主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為指導思想,遵循生態旅游發展的規律,加強生態教育等措施,從而保證生態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態旅游;馬克思主義;可持續發展;哲學深思
一、生態旅游的內涵及發展的時代背景
在我國學術界關于生態旅游的定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兩種:一是陳傳康教授給出的“四大特征”定義,即對游客進行環保教育、保護資源、有一個不破壞自然的規劃、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二是郭來喜給出的“六大特征”定義,即以生態學思想作設計依據、以大自然為活動舞臺、以孕育科學文化的高雅品質、以活動形式多樣化、以旅游者高強度參與、以增強人類環境意識[2]。
總之,生態旅游是以大自然為基礎,以生態學思想為指導,在保證既要滿足旅游者對回歸自然的需要,又要保護好自然的條件下,通過環境教育和生態工程的實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旅游活動。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中心就是人和自然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從實踐出發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既肯定自然界的客觀性,又重視它的屬人特性和歷史發展,主張人與自然在社會中的統一。人和自然協調一致,這實際上也正是生態旅游開展的理論基礎。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各國對環保理由的日益突出,人類對自己所存活的環境越來越關注,維護生態平衡和保護環境的呼聲在世界各國變得越來越強烈起來;同時,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全新思維和自然觀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從而迫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因此,關于生態旅游的理論與實踐等理由被一些專家學者紛紛研究,即屬于生態旅游興起的大背景。
二、生態旅游與哲學的關系
生態旅游是旅游的一種形式,它不僅是一種生態消費行為的具體體現,又是一種環境教育和自然知識普及的求新求知的學習過程,更是人們實現與自然和諧共處、返璞歸真的理性深思和自覺選擇。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馬克思認為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
人類依賴自然界而存活,但人類并不像動物那樣簡單地依賴自然界,而是通過他的勞動來改造自然界,從而使自然界人性化,成為人的本質的對象化存在形式。人不僅按照外在尺度進行生產勞動,并且人還懂得怎樣處處把內在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
馬克思說:“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生態旅游興起與發展的實質就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中心。馬克思主義從實踐出發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既肯定自然界的客觀性,又重視它的屬人特性和歷史發展,主張人與自然在社會中的統一。人和自然協調一致,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實際上也正是生態旅游開展的理論基礎。
開展生態旅游的主體是人,而客體則是各類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山體。開展生態旅游,大自然在一定的范圍內向游人開放,除了游人本身的回歸自然與休閑的動機外,更重要的就是向游人展示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意識,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協調、共生、共處的精神境界,來共享大自然的美景。然而各類自然保護區的興建,正是保護受環境理由影響而日益減少及漸趨瀕危和滅絕的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是保護大自然采取的必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正是在這種作用上,生態旅游開展與興起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
三、如何實現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開展生態旅游的重要基礎是要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旅游的開發是一個涉及眾多領域和行業的系統工程,實現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要加強科學的管理。實現生態旅游科學管理及發展需要旅游者、旅游經營者、旅游地居民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齊心協力才能探索出有效的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體系。就實現生態旅游的可持續并科學的發展,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互相的配合。首先,各旅游地應的按照規劃設計的要求合理制約旅游者人數和旅游活動量。
當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時,應采取措施加以制約。其次,各旅游地應加大對旅游者的管理力度,引導旅游者按照旅游線路和要求進行旅游,對旅游者破壞景區環境的行為應采取相應的處罰,倡導旅游者進行文明旅游。最后,加強旅游地生態環境的監測,相關政府部門應在旅游生態景區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站,對旅游活動中生態環境的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及時評估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及時提出改善的措施,確保生態旅游環境科學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既滿足了當前和未來旅游業的發展,且在不損害旅游者和旅游地當前和未來的利益前提下,形成了旅游與人類社會、大自然和人類環境和諧共生的一個整體,遵循著旅游業發展的規律。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兩大因素是“保護”和“責任”,在目前旅游開發的基礎上我們要做好保護,將旅游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環境的全面發展密切結合起來,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推動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到達“ 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將可持續發展真正納入到旅游業發展日程,以哲學的理性的目光看待旅游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旅游業才能和第三產業其他行業一起,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素質的提高做出長期貢獻,這充分體現了可持續旅游發展的哲學思想。
四、結語
在歷史發展的今天,有著傳統哲學作為底蘊、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作為理論基礎的生態旅游,現已成為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當代人與后代人持續發展的體現,擁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王衍用,曹詩圖.對旅游開發中“以自然為本”理念的哲學思辨[J].旅游研究.2012,(01):15-19.
[2]魏婷.當代中國生態旅游發展的哲學反思[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吳迪.馬克思生態經濟思想視閾下的循環經濟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生態旅游發展的哲學深思】相關文章:
中醫發展的哲學10-05
當代科學哲學的發展訴求哲學論文10-13
生態旅游發展的經濟學10-08
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策略研究10-09
青海發展生態旅游的經濟學10-05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前景的分析10-26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10-26
生態旅游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10-08
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發展策略論文10-08
淺談聊城市發展生態旅游的優勢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