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思想論文
一、黑格爾歷史規律思想的思想淵源
黑格爾這一思想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思想理論淵源。對歷史規律的理解是把握整個人類歷史規律的關鍵。當然,黑格爾之前的哲學家們,對于歷史規律的認知,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著不同的體現。
(一)古希臘——邏各斯思想
古希臘的哲學家多認為,在宇宙萬物混亂的表象之外有一個有個必然的規律或者說理性的原則,比如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使用“邏各斯”這一抽象概念來概括這種原則和規律,在他看來,邏各斯是一種隱秘的智慧,是世間萬物變化的一種尺度和準則。在古希臘的哲學家中雖然沒有確切出現過歷史規律的概念,可他們看到了這種客觀必然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力,并開始有了朦朧的規律意識的萌芽。但是,在當時的認知水平下,對于自然的必然性和歷史的必然性還基本是混為一談的。
(二)近代——“理性決定論”
16 世紀以后神本主義的神學思想逐漸被人本主義的思想取代,人們開始走出中世紀壓抑人性的黑暗時代,繼承并發展了自古代以來就產生的關于人類社會運動變化具有規律性的思想,并且賦予了它新的內涵,從而促成了近現代意義上的歷史規律思想的孕育與生成。
理性決定論提出“歷史的運動是一個有規律的、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規律對歷史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規律主要是指理性規律,歷史的必然性主要是指理性的必然性。”到黑格爾這里,近代理性主義得到了完成,從培根、笛卡爾到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發展被看作是理性概念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而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思想也正是在理性中展開。
二、研究歷史的三種方法
在《歷史哲學》中,黑格爾考察了三種研究歷史的方法,原始的、反省的和哲學的歷史。他希望從這些研究歷史的方法中考察世界歷史本身,而不是像以前對歷史的敘述那樣,單純從一些史實出發來作歷史的記錄員。
(一)原始的歷史
關于第一種歷史,黑格爾以兩位著名的歷史學家為例:希羅多德斯和修昔的底斯。他們是原始的歷史研究方法的典型代表,因為他們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更多的是生活在那些具體的題材當中,不加反省別的歷史開始退出歷史學家的研究視野,代之以普遍的歷史,歷史編纂家們研究歷史不再限于它所敘述的那個時期,相反,它的精神是超越當時的時代的。在黑格爾看來,這種反省的歷史比原始的歷史高明的地方在于放棄了對個別史實的具體描述,也就是用抽象概念來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即用思想來概括一切。實驗的歷史雖然也通過整理材料來理解歷史,但更注重那些具有更廣泛的普遍性的史實,從而使“‘過去’的敘述賦有‘現在’的生氣”。局部的東西就是指那些自然劃分開的局部的歷史。
到了反省的歷史時期,歷史已經逐漸從對史料的關注慢慢轉移到對精神史的考察,而這正是黑格爾的起點。
(二)哲學的歷史
黑格爾知道,如果單純的告訴人們由于思想是只有人才特有的東西,因此人的歷史就是思想的歷史,只要是跟人類有關的,無論是感覺、知覺,亦或是行動、意志,都包含有一種思想。這種理由未免太牽強,那么,這種“歷史就是思想史”這樣的概括需要更精細的證明。
黑格爾說在哲學中存在著這樣一種邏輯,哲學觀察歷史的方式是“理性”,而“理性”是整個世界的主宰,從這一點來說,世界歷史是一個合乎理性的過程,雖然這種推論在歷史上只能作為一種假定。從世界歷史的觀察來看,世界歷史的進展是一種合理的過程,它是沿著“世界精神”的本性發展著,世界存在從這種精神中外化出來,在完善自身的途中實現了精神的裂變。
三、黑格爾歷史規律思想的基本內涵
(一)歷史發展的原動力——絕對精神
1.歷史的合目的性
黑格爾指出,作為絕對精神的外化的人類社會,它并不像康德的“物自體”那樣完全區別于表象,不可被人類所思維,它是同自然界一樣可以被思考和認識的。以“絕對精神”取代“上帝”,黑格爾以此來表達他的統攝一切最具普遍意義的規律觀,從而形成了他整個歷史哲學體系。縱使如此,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也絕不是中世紀那個具有宗教人格特征的萬能上帝。“黑格爾認為,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出現之前,早就存在一種所謂的‘絕對精神’,它是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始原和基礎。”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描述為一個不斷外化的過程。而人類社會歷史則是絕對精神演進和逐漸實現的進程。歷史是絕對精神外化的衍生物,因此是按照歷史的意志前行的。
2.人類歷史背后的動力——“理性的狡計”
黑格爾指出世界歷史始于它的普遍目的,“這一種普遍的目的是一種內在的、最內在的、不自覺的沖動……這一大堆的欲望、興趣和活動,便是‘世界精神’為完成它的目的所用的工具和手段。”因為人是社會中的相互聯系的人,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和社會息息相關都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而這些利益也會發生相互沖突,黑格爾認為,這便是那個“理性”、內在精神的目的。為什么“理性”不親自來表演這場歷史劇呢?黑格爾說:“特殊的東西同特殊的東西相互斗爭,終于大家都有些損失。那個普遍的觀念并不卷入對峙和斗爭當中,卷入是有危險的。它始終留在后方、在背景里,不受騷擾,也不受侵犯。它驅使熱情去為它自己工作,熱情從這種推動里發展了它的存在,因而熱情受了損失,遭到禍殃——這可以叫做‘理性的狡計’。”任何個人乃至任何民族的動機或目的都有特殊性,但最終都會從屬于一個更廣大的目的,做它的工具。即:理性支配著人們的需要和激情,而激情又促使人們去活動,去創造歷史。這個歷史的最根本的動力就是“理性”或“絕對精神”。
(二)歷史規律中人的作用
黑格爾說,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和民族之內的人創造了歷史,是歷史的主人。但是,個人的需要、是不盡相同的,有些可能是背道而馳的,而且在施行中有些目的能實現,有些則不能如愿,甚至有些最終南轅北轍。這樣看來,在歷史的現實中似乎是偶然性在起決定作用。但黑格爾深刻地指出,雖然現實性起初總以偶然性的形式呈現給人們,但就在這偶然性里,早已包含了必然性。歷史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本性,是將人的不自覺活動過渡到自覺。縱使在每一個特殊群體眼中歷史充滿了無意識,而實際上,正是這無數的無意識蘊藏了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活動規律。
四、逃脫的個人——世界歷史與個人
可以看出,在黑格爾的眼中人在世界歷史的發展中雖占據了主動地位,然而與絕對精神相比,人同樣不過是它實現自己的工具和手段。然而,即使暫且不談閱讀《歷史哲學》給我們帶來的那種強烈的民主偏見和自戀情結,單從其對于個人特性的抹殺就可以看出,這種必然性的歷史規律思想是存在嚴重問題的。
對此,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給出了完整的答復。從物質實踐出發,馬克思指出世界歷史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由此而產生的普遍交往。他提出,世界歷史并不是像黑格爾所說的精神在東西方的漫游,而是一個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不斷轉變的過程,是近代以來形成的全球化的進程。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由生產力的發展、分工和交往的發展程度來決定的。馬克思指出“生產力是人民實踐能力的結果”,而交往則是實踐的現實表現,歷史不過是“人改造自然”與“人改造人”的實踐過程。實踐作為“感性的人的活動”,實際上不僅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和整個歷史的深刻的現實的基礎,也是人類一切新的關系賴以生成的原動力。
近代經濟學家、思想家哈耶克也曾指責說正是德國古典哲學和法國哲學使得個體自由的傳統遭到踐踏,誠然,馬克思和哈耶克追求的目標表面看來是南轅北轍的,但馬克思對人性平等的追求并非建立在對個體的統攝和駕馭之上,在這一點上,他與哈耶克并不矛盾,相反,黑格爾的理性絕對權威的思想及其對人的活動的絕對占有卻是對個人意志的貶低,他試圖掩蓋人的意志在改造這個世界中的決定性力量,因而雖然黑格爾已經尋到了歷史發展的規律,但卻把它作為永恒的真理,甚至試圖來泯滅人的意識,所以注定要被渴求主宰自己意志的人所打破,故而,黑格爾跌倒的地方正是馬克思以及其他現代哲學家起步的地方。
【淺析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思想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歷史文化村落搬遷安置論文10-09
西方政治哲學思想發展歷史概述10-26
淺析論文開題報告03-08
基于巴什拉的哲學思想探索論文10-12
方以智《東西均》哲學思想的基本特征和歷史地位哲學論文10-11
小學數學教育淺析論文10-09
談哲學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論文10-12
基于徐老教學的哲學思想綜述論文10-13
趙爽的數學哲學思想與應用價值論文10-09
馬克思的技術哲學思想論文(精選5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