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湖文化與杭州電視核心競爭力分析
畢業論文是每一個大學生都需要去完成的一項任務,這也是你能夠拿到學位證書的重要一點。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職稱畢業論文范文一篇,歡迎閱讀!
內容摘要:作為主流強勢媒體,電視傳承了地域文化,同時也豐富了文化的內涵,電視正在扮演著傳統的地域文化的守望者,同時又不斷從中汲取養分形成其價值優越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本文從電視地域化生存的視角入手對杭州區域文化與電視核心競爭力的關系進行分析,在電視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要如何利用文化的力量來凸現電視傳播的效應,本論題試著探討能讓地方電視臺走出目前節目內容千篇一律、缺乏自身個性的窘境,精確定位自己的收視群,以確立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具體路徑。
論文關鍵詞:西湖文化,杭州電視,核心競爭力
一、對地域文化概念的認知
《辭!分薪o文化下的定義:“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總合。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科學技術、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藝、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1)
在《中國人走出死胡同》一書中,史仲文先生給文化下的定義:“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總和。”東方文化即東方人類文明的總和;中國文化即中國民族文明的總和。(2)按此類推,我以為地域文化即某地區人文明的總和。
(一)西湖文化是杭州的地域文化
杭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省會城市、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國家首批命名的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素以“人間天堂”、“文化之邦”、“絲綢之府”、“茶葉之都”、“魚米之鄉”享譽天下。杭州擁有8000年文明史、2226年建城史。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橋文化、距今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均處于杭州境內,被譽為“東方文明的曙光”。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先后定都杭州,使杭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和中國七大古都之一。
總結以上,西湖文化的特點可以歸結為:西湖文化是吳越、南宋、元明清等歷代延續的杭州各種文化凝結而成的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3)西湖文化有一條歷史文脈相連,是吳越、南宋等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反映,是歷代杭州人在杭州這塊土地上的勞動創造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吳越、南宋等對杭州歷史產生過較大影響的年代留下來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特色文化,形成了西湖文化的特定內容和發展線索,也構成了西湖文化的特定概念。
(二)西湖文化的內涵
西湖文化則是反映杭州這一特定地域在歷史上形成的這種精神的最好代表。這種文化體現出杭州濃濃的民俗風情,反映了歷代杭州人積累下來的豐厚的物質和精神的積淀,而且這一特點在與現代精神的融合中,又有了進步的發展,賦予杭州人文精神以新的內涵,推動著杭州城市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
二、西湖文化對杭州電視的互動關系
文化有三個層面,即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和制度層面。這三個層面對社會關系的影響和人文風貌的滲透有著密切聯系。細分到地域文化,同樣從這三個層面關系和影響著不同地域的人文環境。文化,是人類生命的光彩,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一個地域的名片。地域文化的核心是地域文化心理,它產生于地域的生存經驗和文化體驗,并深刻地影響著他們。地域的生存經驗和文化體驗的相互作用又使文化的地域性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血脈”,能夠不斷積累和傳承。地域文化心理導致同一文化圈的觀眾會有相近的收視喜好。因此杭州電視臺的《阿六頭說新聞》、《開心茶館》,《我和你說》等具有濃厚地域文化特色的節目都在本地區有不俗的收視率。哪些要素構成了當下中國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一問題目前業界和學界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是團隊創造力、市場洞察力和團隊協作能力(4);也有人強調公信度、創新機制、頻道或者欄目的品牌美譽度才是電視的核心競爭力(5)。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從文化的角度解讀以精神產品經營為核心業務的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文化是人類在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領域中進行創造活動的方式及這一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總和。無疑地,電視本身就屬于文化范疇。同時,文化在當前也由作為主流媒介的電視的有效傳播行為才得以延續傳承。文化的一個特性便是超穩定性。(6)一方面這種超穩定性是包括電視實踐在內的人類一切物質精神活動的內在核心,另一方面實現其超穩定性的一個主要手段便是傳播的持續和不斷擴大。(7)文化與電視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并且相互影響。在現代經濟領域,作為一種朝陽產業,電視產業已顯現出強大的競爭力,歸根結底其所獲得的較大發展與其所依存的區域文化資源日益深厚不無關系。研究 區域文化和電視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無論對提升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構建新時期的區域文化環境都是不無裨益的。杭州人青睞的西湖文化,其根基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吳越先民創造的舉世聞名的“吳越文化”。這種文化在宋代以來尤其繁盛,且對整個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而顯在的影響。蘊涵著幾千年風霜雨雪的西湖文化,浸潤著杭州經濟、文化、傳媒的各個領域,尤其與新興的主流媒體――杭州電視有著一種水乳交融的關系。這種關系較為鮮明地體現在了杭州電視的物質、精神和制度等多個層面。
(一)西湖文化的物質層面
杭州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強市。改革開放以來,杭州經濟快速發展,去年實現GDP2515億元,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副省級城市第三位,城市競爭力僅于次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居全國城市第五位。杭州是一個大氣開放的創業天堂。近年來,杭州市大力實施“環境立市”,積極倡導“和諧創業”,努力營造“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人文精神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投資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先后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10多頂國家級、世界級“桂冠”,并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為“中國城市總體投資環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2004年度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一名,被“2004CCTV城市中國系列活動”組委會評為“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之一,被《瞭望》東方周刊評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等。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說媒體也算是一種上層建筑,杭州強大的經濟實力則成為培植杭州電視這一主流媒體的堅強物質后盾。從媒體傳播的形態來講,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是四種傳播形態。而在媒體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今天的中國,電視是傳遞知識和文化的主流媒體,一切媒體現象都可以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新興的杭州電視,首先在物質層面上充分運用了杭州開放的大都市的各種優質資源,憑借旅游城市獨有的經濟優勢和政府支持,創造了目前城市電視中覆蓋率名列前茅的成績。小到機器設備大到管理機構,杭州市政府和杭州文廣集團給杭州電視以巨大的財政支持,使得杭州電視擁有了一流的設備和眾多精英人才。文化具有三個層次:器物層次、制度層次和理念層次。地域文化也不例外。杭州電視在立臺之初的各項建設上的大氣與細膩精致的精神正與西湖文化相通,并先在決定了杭州電視在精神和制度等其他文化層次上的西湖文化特色。
(二)西湖文化的精神層面與杭州電視的融合
文化說到底是一種思想行為與生活方式,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是一方山水與所養育的一方人民在長期綜合與相互影響中產生和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1929年舉辦的首屆西湖博覽會,開創了中國會展業之先河。2000年,西湖博覽會成功地恢復舉辦。國際旅游小姐決賽、文物精品系列特展,大學生電影節,世界佛教論壇,運河文化藝術節,中國國際休閑產業博覽會等等。自杭州電視成立之后,該臺就對這些文化活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并以新聞、專題、記錄片等多種形式進行了宣傳報導,有意通過對其的報道來呈現西湖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與國際性特色,同時也凸現了杭州電視臺作為杭州主流媒體所具有的地域文化優勢。杭州電視在深受西湖文化熏陶的同時又創作出富含杭州地域特色的文化節目呈現給關注杭州、喜歡杭州的海內外觀眾。杭州電視作為杭州唯一的地面城市臺,正在一如既往地實現“文化、娛樂、體育、旅游報道為主”的內容定位,增強新聞報道的文化含量,拓展文化報道領域,豐富頻道文化內涵及提升文化品位,更好地為杭州這一文化名城和建設現代化國際風景旅游城市服務。杭州電視以立足杭州、依托浙江、服務全國為基本定位。西湖文化這種大氣中不乏婉約,開放中繼承傳統,時尚和傳統兼容的精神可見已經融入到杭州電視的節目設置、編排以及頻道定位中,甚至已經成為其領導者自覺的策劃與行動指南。
三、具體節目個案分析
《開心茶館》是西湖明珠頻道2006年重點打造的自辦娛樂節目,它集合了杭州本地最頂尖的曲藝滑稽演員以及劇本創作群,用江南方言輕松演繹普通百姓尋常故事。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開心茶館》欄目導演趙強表示,《開心茶館》要走出電視熒屏,走進現實生活了。如同“阿六頭”一樣,這匹杭城電視界黑馬將進一步挖掘“開心茶館”這一品牌的潛力,走上市場化的道路。
2005年12月1日,西湖明珠頻道老牌娛樂欄目《開心茶館》從原先的周播改為日播。兩個月后,這檔曲藝類娛樂欄目的平均收視率維持在5個點左右,最高一天達到9、4點,具備了與《阿六頭說新聞》、《我和你說》這兩檔杭城收視率老大、老二一比高低的實力。
據悉,現實版的“開心茶館”地點位于西湖邊的茅家埠一帶,面積約為四五百平方米。“目標人群分為兩個,一個是精英群體,包括城市中產、白領等有一定消費能力和文化品位的人。同時,如果企業有需要的話,可以以包場和堂會的面目出現;另外一個則是普通市民和游客”(8)。走下電視熒屏,走進現實生活,這對節目的制作功力和表現形式都是一個考驗。但是制作者明顯受到杭州人喜歡坐在西湖邊喝茶,聊天的生活方式的影響。西湖邊的絢麗景色培養了杭州人悠閑,怡然的生活方式和心態。顯然節目導演很好地從整體的節目編排和策劃中理解了杭州這座城市和生活在這座城市中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的都市特質。
《阿六頭說新聞》開辦于2004年元旦,它以杭州本地方言為播報語言,采用非新聞播音員作為主播,形式活潑新穎,內容貼近民生,評說尖銳犀利。節目還大膽地把表演、說唱、動漫等多種藝術手段運用于新聞播報,深受杭州觀眾(包括本地居民和外來在杭居民)喜愛。開播后收視率節節攀升,在第五周就位居杭州能收到的所有電視欄目的首位!栋⒘^說新聞》的片頭、片尾、字幕標版、新聞背景都非常具有杭州地方特色,如加入杭州風景、街巷等元素。尤其是片尾,它是一首由杭州口水軍團演唱的《杭州好》,歌詞用說唱樂的形式配上動漫,使它富有時尚感:“西湖風景俏,蘇堤春曉早。曲院風荷搖,滿隴桂雨香,還有斷橋殘雪飄。耍子(杭州話,意為游玩)地方木佬佬(杭州話,意為很多),西湖里劃船,城隍閣登高,雷鋒塔敘舊,來壺龍井茶泡泡”,這樣瑯瑯上口的片尾曲連同片頭詞已為不少杭州市民爭相模仿傳唱。中國視協主持人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俞虹教授在分析這一現象時指出:“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一般來說,方言節目活躍的地區大都具備幾個特點:經濟發達,文化厚重而活躍,自然條件優越,生活悠閑而富足。而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市民,無不對自己的家園憑生自信甚至自戀。”(9)原汁原味的方言節目的號召力充分體現了區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并且超越年齡性別具有普遍性。方言節目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看,《阿六頭說新聞》收視調查很清晰地顯示:觀看該節目的人群結構25歲-55歲占55%的比例。“所以,《阿六頭說新聞》給杭州人的不是新聞本身,而是杭州人對自我的一種認同,一種對本土文化和方言的呼應。”(10);
對于城市臺來說,如何避免與省臺產生尷尬的惡性競爭,明智的選擇是做好地域文化較強的節目。越是地域的越是全國的,都市節目的地域文化特質是戰勝省臺擁有上星收視優勢的有力選擇,而且具有文化力量的節目是無法復制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即是城市臺核心競爭力所在。
杭州電視臺用一年半時間拍攝了20集系列片《西湖情韻》,將鏡頭聚焦在西湖新老20景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上,系統地將西湖文化做了全景式的展示。西湖博物館將這部大型系列片作為珍品收藏。以拍攝雷峰塔重建的節目為例,杭州市政協常委兼辦公廳主任孫躍認為,雷峰塔已不僅是一座景觀意義上的塔,更是一種文化、人文之塔。杭州電視臺對雷峰塔的重建的拍攝,既是建筑和景觀的重建,更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雷峰塔建成時,還產生了一篇體現雷峰塔深厚文化底蘊、文字優美的《雷峰塔重建碑記》,一部精美絕倫的《雷峰夕照音樂大典》,6集電視片《吳越春秋》也同時播出、發行,杭州電視不余遺力地向世界展示了杭州古老的歷史文脈,體現了杭州當代的文化水平。這種以繼承和傳呈西湖文化為己任的姿態,顯示了杭州電視人開放的視野和強烈的媒體責任感。
文化類欄目《品味杭州》力圖致力于弘揚本土地域特色,展現江南民俗風情。同時又緊貼都市前沿風潮,關注城市建設發展,發布時尚信息,關注普通杭州人的喜怒哀樂,品味千姿百態嶄新杭州。杭州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現代化城市的精神可見已經融入到杭州電視的內容和風格定位、節目設置以及編排中。
我們在收看電視節目,實際上我們是在收看電視文化。電視已經成為今天的一種文化現象,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實際上是在傳遞著各種各樣的文化。文化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既有愉悅,又有鑒賞,還有更多方面的作用。因此我認為電視最主要的責任就是促使人能夠朝著健康的、合乎人性的方向發展。因此,電視的傳播者必須清醒認識到這一點。一切有益于人性發展和人的生活、健康的需要(尤其指人的思想)的電視文化都是合理的。而從電視的內涵來講,會越來越需要增加它的文化含量,因為人類的發展會越來越有文化,而人也越來越需要文化。也就是說,文化含量的高低是取決于電視節目是否需要存在、是否討人喜歡的重要參數。
參考文獻:
(1)《辭!飞虾^o書出版社 1999年版
(2)《文化的精靈》李關德發表于《海派文化之我見》——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首屆學術研討會文集42頁 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3)《創立西湖文化學的思考》,孫躍,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三期
(4)吳飛主編《傳媒競爭力》第12-13頁,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吳飛主編《傳媒競爭力》第12-13頁,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頁
(6)《當代傳播》姚爭 魏瓏2005年第4期
(7)沈正斌《傳媒核心競爭力及其影響要素解讀》《新聞與傳播》2005年4期
(8)《錢江晚報》2006年2月8日
(9)俞虹:《直面方言播報主持》《現代傳播》2005年第1期
(10)俞虹:《直面方言播報主持》《現代傳播》2005年第1期
【西湖文化與杭州電視核心競爭力分析】相關文章:
分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0-01
淺談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論文10-06
企業文化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論文10-12
企業核心競爭力動態管理經濟學分析論文10-08
電力企業文化及其核心競爭力論文10-08
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0-02
黑龍江省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分析論文10-05
文化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初步探討論文03-25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論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