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探討論文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應使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生活化, 將理論知識融入生活,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通過論述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探究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進一步深化對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 生活化; 實踐; 探究; 思考;
一、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ㄒ唬 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
高中化學是不少學生眼中較難的學科, 知識點繁雜難懂, 化學方程式變化多樣, 難以捉摸, 要背誦要記憶的內容也較多, 題型更是多種多樣, 千頭萬緒, 不知從何下手, 很多學生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卻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不免使他們漸漸對化學學科失去興趣, 甚至產生畏懼厭學心理, 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1]我們應該努力尋求解決辦法, 改變現狀,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此時, 生活化教學的產生為我們帶來了新思路、新方法。生活化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 將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 同時廣泛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加以解釋說明, 學生只要有相關的生活經驗, 在教師的帶領下發揮自己聯想類比的能力, 便能很好地理解難懂的知識點, 這樣一來, 不需要很長時間學生便能重拾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學化學的信心。
(二) 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教師更好地講解知識
課堂教學是知識傳授的過程, 需要教師與學生通力合作, 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如果有一方沒有準備充分或者狀態不佳, 就無法使課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2]以往教學過程中, 教師過于注重對知識點本身的講解, 忽略了學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導致很多情況下教師自認為講解得很清楚很明白, 也很通俗易懂, 但是學生卻沒有完全理解, 甚至從一開始就沒有跟上教師的節奏。這樣的課堂是失敗的, 是很難使學生有所收獲的。生活化教學對于教師來說是全新的教學模式, 同時也是有力的教學武器, 借助這一教學模式, 教師能夠將知識具體化, 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 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和諧, 從而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
二、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ㄒ唬 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從生活現象入手
化學源自生活, 服務于生活, 很多化學現象可以從生活中得到答案, 同樣, 很多生活經驗也有化學依據。化學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把相關的、相似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點聯系起來, 放大它們之間的共通之處, 以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作用。[3]教師應細心觀察生活, 留心身邊的一切, 留意與化學有關的生活現象, 積極將生活現象帶到課堂中, 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使他們產生共鳴, 從而能夠更好地接受新知識。例如, 在學習混合物的基本分離方法———萃取時, 學生對這一分離方法比較陌生, 難以在短時間內充分體會和了解, 教師不妨在正式講解之前先引入生活中做西紅柿湯的小事例, 作為新課內容的鋪墊。做好的西紅柿湯表面有些許油星, 且顯紅色, 若制作時放更多的油便可看到湯上面漂著一層紅油, 這是西紅柿中的番茄紅素溶于油的結果, 而將表面的油撇去, 下面的湯又沒有一點紅色, 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 還有什么地方也有類似的現象呢?教師可以提出很多相關的問題,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帶領他們尋找生活中類似的現象, 提出問題, 引發他們思考。在生活事例的鋪墊下再進行萃取相關知識的學習, 學生會更加容易理解, 并且有了具體事例作為載體, 記憶起來也更牢固。[4]相似地, 在學習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時, 教師可以先介紹石墨轉化為金剛石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 我們會發現二者相互轉化時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相差不多, 那么為什么石墨那么廉價而金剛石卻那么昂貴呢?教師適時提出問題, 讓大家思考討論, 進而進行正式的學習。相信這個有著濃厚生活氣息的例子會讓學生記憶深刻, 在整個章節的學習中都會時不時想起, 對后面相關課程的學習具有指導意義。
。ǘ 將化學原理與生活常識聯系
化學反應是化學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 高中化學課本中也涉及了很多, 而化學反應是微觀粒子拆分、重組的過程, 正常情況下無法用肉眼觀察到, 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去體會微觀世界, 理解化學反應。因此, 化學學科給人的感覺難免是抽象難懂的, 這也是課堂授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做到使化學知識點具體易懂, 讓學生更好接受, 成了教師們需要突破的難題。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能夠使化學與生活常識聯系, 通過類比的方式, 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點與簡單的生活常識對比記憶, 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 在學習核外電子排布時, 教師應意識到這是一個微觀的結構, 僅僅通過口頭表達不足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和理解, 因此應將知識點與生活相結合。[5]教師不妨在講解完相關原理之后, 針對其中“離原子核越遠的電子具有越高的能量”這個小知識點進行生活化教學, 將我們每個人比作原子核外面的電子, 將原子核比作我們的家。生活常識告訴我們, 當一個人成長到足夠強大時, 他便會離開家, 靠自己的能力打拼, 不再依靠父母;相反, 當一個人離家較遠時, 他必然擁有很強的能力。這個生活現象與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相似, 電子的能量越高便會離原子核越遠。通過這番講解, 相信學生會對這個知識點有更加感性的認識, 學習起來便不是難事。
(三) 將化學知識點記憶與常用熟語結合
許多化合物除了有系統命名法下的名稱之外, 還擁有自己的俗名, 例如“氯化鈉”就是我們日常食用的“鹽”, “碳酸氫鈉”就是常見的“小蘇打”, “碳酸鈉”就是“蘇打”等,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 也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物質, 它們的俗名記憶起來自然容易, 但很多物質的俗名記憶起來就有困難了。例如, “生石膏”的化學式是“CaSO4·2H2O”, 含兩個結晶水, 而“熟石膏”的化學式是“2CaSO4·H2O”, 只含一個結晶水, 二者化學式相似, 俗名也相似, 很多學生無法準確分辨, 給化學學習帶來困擾。教師可帶領學生仔細觀察二者的區別, 結合熟語“一回生二回熟”, 幫助記憶。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 化合物的俗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并不是憑空而來, 因此只要用心揣摩, 便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再與生活相結合, 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6]
(四) 將化學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
化學是有用的學科, 是實用的學科, 學好化學知識可以指導生活, 避免生活中的危險。例如, 潔廁靈和84消毒液都是家中常備的清潔物品, 但是二者不可以一起使用, 因為潔廁靈含有鹽酸, 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 這兩種化合物相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 產生有劇毒的氯氣, 危及生命。如果學了化學, 便會知道這一點, 有時可以避免一場災難。這便是化學原理在生活中運用的實際例子,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 生活化教學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運用于生活, 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 從而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激發學習的熱情。
(五) 顛覆傳統教學模式,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傳統教學模式中, 以教師講課為主, 學生做好聆聽者的角色即可, 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 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到課堂中, 課堂氣氛沉悶, 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7]生活化教學不僅體現在課堂內容的呈現上, 還體現在教學方式的改變上。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糟粕成分, 保留精華部分, 勇于轉變思想, 突破思維的局限, 大膽創新, 營造一個高效的課堂。
總之, 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能力, 使知識運用于生活, 改善生活, 我們不能單純地將知識當作考試的工具, 當作檢測能力的手段, 而應盡力使知識融入生活, 使二者融為一體, 互不分離。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便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 老師通過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從生活現象入手、將化學原理與生活常識聯系、將化學知識點記憶與常用熟語結合、將化學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以及顛覆傳統教學模式,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等方式, 有效使教學方式生活化, 使課堂生活化, 使學生在享受課堂的同時對課程充滿興趣, 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福玲。淺談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讀寫算 (教育教學研究) , 2014 (36) :113。
[2]程亞麗, 胡鳳榮。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 (下旬) , 2015 (12) :196—197。
[3]姚少祥。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 (下旬) , 2016 (04) :181。
[4]黃亞偉。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與學, 2015 (01) :50。
[5]翟玉龍。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J]。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2016 (58) :134。
[6]宋偉。高中化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少年, 2013 (23) :110。
[7]寧偉紅。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學園, 2016 (03) :82—83。
【對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11-03
化學實驗教學探討論文06-24
高中化學論文11-21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論文(精選19篇)07-06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實踐與探討10-26
分組學習法在高中化學教學的應用論文11-02
高中化學實驗論文08-27
高中化學論文15篇11-22
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