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新農村合作金融工作研究經濟論文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金融創新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尤其是農村合作金融體系的建立為破解“三農”這把鎖找到了一把鑰匙。農村金融創新是伴隨農村合作組織發展而發展的。面對農業生產中遇到的資金、信息、技術等多方面難題,應該將農村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探索有利于農村信用合作體系建設,有效推動農村合作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一、找準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體
“逐利”是資本的本性,“流動”是自由經濟下資本的重要特征,這兩點決定了資本始終處于一種從低收益向高收益“集聚”的過程,從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的現狀和國有商業銀行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供的服務來看問題很多,也曾出現政策熱,落實少,喊的響,服務少。那么盡快培育金融機構為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服務是務實的選擇,也符合我國金融資產多元化的發展改革方向。
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趨向就是資本與產業和市場的有效結合,發展規模效益型農業沒有足夠資金的投入是不可能成為現實的,農民自助的資金對于發展品牌大農業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由農村合作銀行牽頭組織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刻不容緩,有效解決農業發展與農村融資難的問題需要探索新的出路。以推進農業生產規;褪袌龌l展為契機,把構建農村經濟產業化與提高融資規模和抗風險能力有效結合起來,加快生產與銷售的市場化運行步伐,提高資金投入的效益和質量。
在此過程中,必須把農業的產業化與市場化發展作為資金投入與金融支持的基礎工作來進行科學考察,就會很大程度緩解農村融資難和抗拒金融風險的關鍵問題,這樣就為農村合作經濟和農村金融工作的共同發展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為實施“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新型農村合作指明了方向。筆者認為: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的有機結合是打開“三農”這把鎖的鑰匙,也是拉動農村經濟的三駕馬車,只有三社有機結合,“三農”問題才會迎刃而解。成
立于新中國初期的供銷合作社系統,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組織體系和遍布全國的經營服務網絡,成為我國最大的合作經濟組織,他們能夠擔當這個重任,能夠帶領農村崛起。我們也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和社會各種力量來參與“三農”建設與發展,為農村的再次崛起創造有利條件。
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經濟下的金融體系
在新時期的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把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與在流通領域占據優勢的供銷合作社進行新的體系建設,把對農村經濟發展起關鍵作用的農村信用社的金融助推作用發揮到更高水平。需要多方努力積極探索并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金融體系,把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發展前景與金融改革結合起來。
多年來,農民貸款難、融資難也一直是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遇到的實際難題。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嚴重滯后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提出要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
解決金融服務三農的突出問題,必須構建以下基本保障體系。以金融服務工作為主,組建農業信用擔保公司等中間組織;建立健全以農民合作組織為基本形式的信用體系,實施公開的社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社會化的信用等級評價體系;建立以保障農業收益為主的金融保險防范體系。我國部分地區的供銷合作社與信用社聯手在農村金融領域進行這方面的有益的探索,以成功服務三農和推動農村經濟
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宗旨,并在實踐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全方位參與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盡可能規避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金融風險,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探索金融服務新農村經濟建設的有效途徑
農村信用社在支持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經受著市場經濟的嚴峻考驗,對傳統的農村管理方式、農業經營模式、金融支持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探索新的有效途徑。在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中,重點探索有效支持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途徑,把科學服務“三農”的標準與增加農民效益和降低農業生產投入風險相結合,在改革發展探索中逐步予以解決相關問題。
曾經一段時間,隨著國有商業銀行基于利潤方面考慮逐漸退出農村金融市場,農村金融市場陷入農信社一家獨撐的局面,幾乎壟斷了農村市場。但農信社資金實力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的金融需求,這既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同時農信社也因為缺乏競爭而發展緩慢。
深化農信社改革,除了應該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發揮政策優勢,把政策優勢轉化成競爭優勢外,必須要求農村金融機構在自身的市場定位上,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能夠體現自身的優勢所在,開展使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差異化服務。
與其他金融行業相比,農村信用社有著先天的優越性,掌握著大量的真實的客戶資料,建立和利用客戶資料數據庫能夠幫助農村信用社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充分利用差別利率等手段,把優化信貸投向作為推行差異化經營的有效途徑,徹底解決農村金融工作中融資與放貸風險等相關問題,讓金融機構真正為農民服務,及時而有效地解決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的困難。
四、結束語
新時期的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的三大主體,盡管三者各有側重和分工,但是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把強化生產規模、拓寬市場流通渠道和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高度結合起來,促進三方面的整體運行與科學發展,構建以生產、流通、金融密切合作與共同發展的農村新型經濟合作體系,既符合廣大農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又有利于當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同時也為促進現代農業生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探索了新的發展思路。
【基于新農村合作金融工作研究經濟論文】相關文章:
利率調控金融的研究經濟論文10-12
基于當代金融對經濟發展策略透析經濟論文03-23
對金融投資學教學創新研究經濟論文10-13
金融危急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經濟論文10-13
對金融證券的合作途徑研究論文10-13
研究循環經濟論文04-01
經濟區金融合作SWOT中國經濟論文10-08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論文10-08
基于金融危機的監管理論梳理研究論文10-08
基于優勢分析原理的房地產金融深化研究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