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分層教學的應用
計算機分層教學的應用
摘要: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但由于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和主觀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班級的學生存在明顯的差異。
本文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出發,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和一些思考,嘗試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采用分層分組教學。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分析;分層教學
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使之既有專業知識,更有實踐技能。
社會對高職學生的需求在變化,《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材在變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評價體系也需要變化。
筆者認為,現今學科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分層教學,就很適合《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
下面筆者談談在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什么是分層分組
所謂分層分組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習者的水平、興趣、學習策略等主觀因素將學習者分成各學習討論小組協助作教學。
這就需要教師對自己的學生學習成績、學習策略,以及學生的性格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合理分配小組成員。
二、分層分組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職業學校的生源復雜,學生掌握知識的層次是客觀存在的,原因也有很多。
首先,學生學習電腦起點各不相同,城市的學生接觸電腦早,基礎好,學習興趣高,接受能力強,自學能力也相當好,有了這些基礎后學習是非常順利的;相反的,農村的孩子他們接觸電腦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
從我們教學中也經常看到:教師講完一個步驟,有的同學很快就理解并操作完成,而有的同學需要很長時間,教師一個人要輔導全班的同學往往是忙得焦頭爛額,還照顧不過來,并且能力強的同學很快完成后無事可干,就出現說話的現象擾亂課堂紀律,教師還要等待差生都完成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教授,教師忙得暈頭轉向,教學效率還很低,優生抱怨教師講慢了,差生抱怨教師講快了,沒有輔導到位,教師抱怨教學太累,吃力不討好。
綜上所述,非常有必要實行分層分組教學,將全班分小組,用優生輔導差生,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三、分層分組具體實施方法
(一)學生分層建組。
教師在學期開始通過問卷調查和考試試卷,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因素,將學生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然后根據1:3:2的比例將學生分為A、B、C三個組,并將分組形式告訴學生。
排位置時首先讓C組學生坐在中間,并向學生說明,這種情況和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測試,再進行相應的調整。
分組后有利于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于教師上課輔導,有利于學生信息的反饋,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學目標分層。
根據教學大綱、計算機等級考試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有關教育理論,確定了本課程教學目標有以下幾方面:
1.知識目標:了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知識;會在計算機中管理文件及資源的操作方法;能使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會創建圖文混排的文檔;會使用EXCEL電子表格軟件;了解網絡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學會使用瀏覽器和在網上獲取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并加強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意識,相互協作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師根據學生的分組形式讓A、B、C三組學生均應達到知識目標,A和B組學生需達到的能力目標和A組學生要達到的情感目標。
(三)分層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師應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于共同的目標。
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學有余力的A組學生要求他們跳一跳,摘果子,對學習有困難的C組學生則要求掌握教學要求中最基礎的內容。
在設計問題及練習時,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
設計較易問題讓C組學生能回答,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設計較難題,讓A組同學回答,增加他們的愉悅感。
這樣的教案設計,既能保證大綱要求的落實,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做到了“提優”和為“后進生”提供輔助性的學習。
(四)分層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
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后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
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五)分層輔導。
在機房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根本無暇一一顧及,問題往往因得不到及時解決而積少成多。
于是讓A組的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上機練習后,幫助B組的學生,讓B組的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上機練習后,幫助C組的學生。
這樣既可以鞏固基礎好的學生的基礎知識,也可以避免教師在個別輔導時因學生問題多而顧及不上的現象。
(六)分層評價。
對學生也采取分層評價,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看:
1.對每個學生自身來說,每一堂課都是“成功”的。
2.在一個班級中,可根據個人的努力程度和達到的水平做出相對的評價。
3.所有的學生通過等級考試形式得到一個成績。
四、分層分組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分層分組教學還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一)分組不要過大,每一小組以6人為好,人數多了輔導效率不明顯。
(二)組長要選責任心強,樂于幫助他人且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如果不愿意幫助他人即使能力再強也不要選。
(三)組長要輪流、動態的轉換,即時對輔導效果好的組長給予鼓勵和獎勵,對不負責任的組長及時進行淘汰。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要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要適應學生能力發展和專業發展的需要,作為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要積極尋求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充分利用數字化的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工具,提高高職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嚴瑋主編《計算機應用基礎》.蘭州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分層教學的應用】相關文章:
談分層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8
計算機應用專業分層教學實踐與思考論文10-08
高校計算機應用課程分層教學探索論文10-09
高職計算機應用課程分層教學思考論文10-09
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的論文10-10
復式分層教學法在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論文10-11
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12
計算機應用互動式分層教學法的實施論文10-08
分層教學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