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研究論文
校本課程(school—basedcurriculum)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這一思想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張學校的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區代表等參與課程的決策,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以學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為本位、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決策機制,使課程具有多層次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能力。它對于學校辦出特色,向學生提供最迫切、最實用、最有價值的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應用滲透到各行各業各個領域,要求每個職業人都會應用,而不再僅是專業人員的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普遍性。如何能夠讓學生在較少的課時內學習到更多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是當前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我們的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并沒有達到初中畢業生應有的文化知識,也有部分學生在不發達的山區學校學習,學習很刻苦,但是計算機接觸較少。很多學生經常上網玩游戲、聊天等,但對于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等專業知識卻一竅不通。以前我們使用過的統編出版的教材知識更新慢,而且內容簡單,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又加上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公共文化課,學校的每個系、專業都要學習,而不同的專業課時數又不盡相同。因此,很有必要開發適合學生現狀,能夠提高學生理論、操作能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原則
在編寫過程中,首先要以教學大綱為準則,突出實用性原則。我們要編寫的是適合筆者學院中、高級各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因此要擺脫普高“學科本位”“學歷本位”辦學模式的影響,以“提高操作能力”理論為指導,實現基礎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教材中要突出實踐環節,強調動手能力。當前中、高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很普遍,要本著“必需、夠用”原則減輕課程的難度,把理論課融入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課程內容更加適應學生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盡量使理論簡單化,圖文并茂,使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知識。其次,要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廣泛調查和收集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以及畢業學生在單位使用計算機的情況、用人單位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需求情況等信息,在此基礎上確定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的編寫方向;經常組織教師開展研討會,反思教學習慣,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行為,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校本研究的積極性。最終,我們校本教材的編寫人員,確定了六章的內容,即計算機的基礎知識、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計算機網絡,對應的硬件型號是最新的,軟件也是用目前最流行和最新的版本。
三、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方法與分工
該校本教材在編寫前首先采用了調查研究法,所有的編寫人員都參與。經過前期的準備調研工作后,確定了教材的內容,采用了分工合作法,第一、二章計算機基礎知識和Windows由一位成員負責,Word和Excel分別由一位成員負責,最后的兩章Powerpoint和網絡基礎由一位成員負責。每位成員分別完成初稿,然后將各自分工的部分組織起來,進行討論,根據反饋的信息再做修改、補充,由高級講師進行審核,最終由主編進行組織組合、審核定稿。在整個編寫過程中,每位成員反復采用了文獻研究法,閱讀、查閱大量有關資料,進行理論部分的編寫,做到精確無誤。針對我們的校本教材,設置大量的實驗部分,每位成員根據教學經驗,搜集資料,相互探討,編寫學生感興趣、易上手的案例。當然,整個過程也有若干個反復過程。我們每周固定時間開研討會,采用了研究機制和活動機制的方法。每位成員進行反思,同伴互助,交流心得,共同進步。每一位成員遇到了什么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討論,大家都出謀劃策,最終得到最好的答案。曾經編寫Word部分的王老師就在學生很感興趣的圖文混排處提出一問題:安排什么案例呢?校報編輯、海報設計,還有茶葉廣告等若干個,不可能全部采用。針對這一問題,大家各抒己見,后來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了以上三個。因為本校有市場營銷、廣告設計等專業,他們可以選用后面的案例,而其他專業可以引用第一個案例,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當然這種情況出現了很多次,大家相互交流,探討研究,相互合作,使問題迎刃而解。
四、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收獲
隨著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一系列的自學、集體學習、培訓交流帶來了我們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課程意識的提升。在編寫教材過程中,他們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學生的需求來安排內容、確定方式。可以這樣說,校本教材的開發,激發了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師創新思維,構筑起了師生共同發展的平臺。第一,教師的合作意識增強了。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個多方面成員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一個合作探討反思的過程。它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需要大家的付出真誠與汗水。但是校本教材的開發對學校的多數教師來說是頭一次,因此在編寫過程中肯定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有了問題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交流探討,你問我答,你的問題我補充,在來來去去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師在合作中成長起來。第二,教師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教材編寫是一個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行動研究的過程,是一個開發與研究結合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揚棄,這樣的過程實則就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第三,學生學習興趣和技能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由于所編寫的教材為本院的學生量身打造,學生學起來更適應,而且每一位老師對所教學生的專業不同,可以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這樣在有限的課時內,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提高技能水平,以適應工作崗位的計算機操作。
五、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總結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關注。
1.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和創造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所以如何提高教師的認識,激發每位教師的積極參與,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能在繁忙的教學和管理之外積極查閱資料、咨詢專家,力求教材的豐富和準確。
2.教材的使用與優化
學院各系專業不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置也不一樣,有周課時2、4、6之分,所以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內容的取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另外,學生經過小學、初中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基礎內容的重復講解既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浪費了教育資源,所以我們也要考慮如何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一步的優化。
3.不足與展望
我們教材編寫組的每位成員都有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管理工作,周課時達到18~20課時,雖然我們力求精益求精,無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教材難免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而在以后的應用推廣中,我們會繼續跟蹤調研,進一步修訂教材。
【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驗研究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建設研究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02-24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應用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基礎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論文10-08
計算機應用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研究論文10-12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論文10-12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的基礎教學實踐論文10-08
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現況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