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論文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計算機技術也已經融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來,社會對于擁有優秀計算機技術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所以,國家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本文將深入探討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對策。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據化、信息化的時代,所以計算機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據我國現階段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來看,距離其他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還是有一段距離,而且社會上精通計算機技術的人才也非常緊缺,由此可見,國家教育部門必須要加強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不斷深化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與《計算機應用》課程相關的知識。
一、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生活環境不同,計算機基礎不同
由于我國城鄉的經濟發展水平始終存在差距,所以,城鄉在計算機教育水平上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比如在很多偏遠的山區,由于教育資金的緊缺,所以學校并不具備配置計算機的能力,而城市里面的學生由于生活水平比較優越,因此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計算機教育。由此可見,學生的生活環境造成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水平的不一致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多的問題。
(二)課程教學過于書面,脫離實際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但是,受到我國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我國的《計算機應用》課程始終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進行理論教學,而用于實踐教學的時間少之又少。《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內容大多數天馬行空,利用一般的思維方式是很難理解的,所以,學生即使將書本上的知識點都記住了,但是,在理解上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到最后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實際的操作水平非常薄弱。社會需要的是操作能力與應變能力非常強的計算機技術人才,而按照這種方式培養出的學生,很容易就會被社會所淘汰[1]。
(三)教師教學水平不足,教學方式單一
學生之所以會經常出現不認真聽講、開小差等現象,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足,教學方式單一,沒有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提不起興趣,就導致了一個惡性的循環。況且,這種“填鴨式教學”對于學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要想學生能夠吸收這些知識,首先要對這些知識進行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興趣繼續學習。
二、解決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對策
(一)國家要加強對于計算機教育事業的資金投入
就像筆者之前提到了,我國城市與山區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育事業水平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計算機應用》這種需要耗費巨大財力的課程上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的首要辦法就是縮短城鄉收入差距,但是這并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完成的事情,還需要國家與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只能依靠國家對于計算機教育事業的資金注入,來緩解這個問題[2]。
(二)教學方式要與實踐相結合
計算機技術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如果想將《計算機應用》這門課程學好,單憑課堂的知識點的掌握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是要將知識點與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眾所周知,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在我國是非常緊缺的,并不是因為學習計算機專業的人數少,而是能夠達到企業標準的人數少,作為一名合格的計算機技術人員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操作能力,如果你空有一身知識,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執行,到最后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其次,就是要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也就是說當你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要能夠使用所學的知識隨機應變,化險為夷,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算是一名優秀的計算機技術人員[3]。
(三)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要想提高《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首先要改善的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來說并不適用,所以才有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結論:綜上分析可知,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就必須要不斷深化《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微課程在高等數學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應用論文10-12
計算機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論文10-09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論文10-12
職校計算機應用課程分析論文07-11
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思路論文10-09
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論文10-09
高職計算機課程改革的探究論文10-10
高校計算機課程改革思考論文10-10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思考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