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業學校高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的計算機應用論文
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是高考科目之一,它與語文、數學、英語一樣都作為文化科出現,與它們不一樣的是其他科都是100分滿分,而這一科只占60分,雖然分數占的比例少,但內容相對來說并不少,而且除了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相對掌握得好點兒之外,對于其他專業的學生掌握起來就有些難度了。因此,筆者在這一科目的教學上著實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筆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這學科有所重視。職業學校的高考和普通高中的高考不一樣,它分文化科和專業科兩部分。文化科只要過了分數線就可以,而且這個分數線定的也比較低,學習好的學生基本上語文和數學兩科的分數就可以過關了;再加上英語,即使學習稍不好點,三科加一塊也能過分數線,自然對這60分便不欲理睬了,更不用說對計算機理論知識點產生興趣了。
怎么辦?不想辦法別說課下不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就連課上也會有學生為學專業課而占用時間。于是筆者首先將錄取時的一種可能性告知他們:如果高考時,對這個學校來說專業課的分數有好幾名學生是一樣的,可名額卻不能將他們所有人都錄取上,那么就要看文化科的分數誰最高了,所以不能不重視文化科的學習;再者每年的文化科分數線是個不定數,你怎么就知道你一定能過關呢?還有你們的數學、英語底子比較弱,想要通過這兩科拿分也不太容易,那么你們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來出成績,因為老師會從頭開始像講授新內容一樣來復習這學科,而且老師會理論和操作相結合,有些知識會親自讓你上機實驗后再將其記住,只要你跟住老師的思路,將老師布置的內容掌握好,60分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想拿個40分以上那是再容易不過了,更別說什么分數線了,同時也彌補了你其他科的拉分情況。
其次,通過上機操作更直觀地掌握好知識點,并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夠靈活應對高考中出現的各類題目。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中除了第一章是純理論性知識外,其他章節windows、word、網絡等都是上機的內容,雖然高三并沒有安排上機課,以前教授高三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師也沒有讓學生去上機實驗,只是通過教材講解之后讓學生直接死記硬背。但筆者覺得這樣的記憶只能是暫時記憶,并沒有達到理解性記憶,之后會很快忘掉的,特別是有些知識(比如windows中隱藏已知文件類型的擴展名或是在word中添加藝術字),如果沒上機操作過,那么多的步驟記下來可是會費一定功夫的。于是筆者利用晚課時間帶學生上機操作,讓學生進行操作之后再記憶,這樣的效果會好一些,也免去了學生枯燥的死記硬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上機操作還能夠讓學生靈活應對高考中的各類題目。這些年的計算機應用基礎高考題目都趨向于實際操作,沒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經驗很難答好這樣的題目。比如在windows中新建一個賬戶、在word中對文檔進行加密等內容,教材中并沒有明確講解,這說明考試的題目與實際操作很是密切,更趨向于具體應用,所以沒有良好的上機實際操作過程及計算機操作經驗,想回答好高考中出現的這些題目是很困難的,因此高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上機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雖然通過上機操作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知識點,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這些知識點,必須讓學生將短時記憶和長期記憶結合起來。每一次上機操作之后,筆者都會在下一次課時讓學生自己回顧一下上機課時操作過的知識點,并將具體的操作步驟加以總結,對不足和錯誤之處,教師加以補充及糾正。通過這樣的回顧,學生在短期內對知識點掌握得還比較好,但時間長了,他們就記不住了,怎么辦?如果不加以復習,學過的知識就要和新的知識沒什么兩樣了。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課節數本來就少,課上的時間除了回顧上機課的內容,還要學習新的知識,所以復習的內容課上是不能完成的。讓學生自己課下回去看,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專業課他們還看不過來,還有功夫看這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復習又不占用他們太多的時間,筆者構想了一個“課下10分鐘”活動,讓他們在每天的下午自習課留出僅僅相當于下課的10分鐘時間,利用這個時間來復習學過的知識點,來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具體做法是除了課上時間外,每天下午自習課筆者都要定時到班級,從進門開始之后的10分鐘,學生要放下手上的專業課,10分鐘時間務必看筆者指定的內容,10分鐘后便可以自行安排。但筆者會抽測幾名學生,若沒答上,筆者會懲罰學生利用更長的時間(15~20分鐘)重新看,甚至內容要比之前布置得多,直看到會了為止。筆者希望讓學生有一種緊迫感,能10分鐘完成的任務,
不要用更長的時間,那樣只會比別人更浪費時間。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每天都形成了習慣,每天下午自習課時都會自覺地抽出10分鐘,而且每次筆者一到,學生都親切地說“10分鐘老師來了”。經過這樣的復習,學生對知識點的長期掌握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筆者在講授計算機應用基礎這科時,采用了新舊知識并進的原則, 在講解新知識點的同時復習學過的知識點。而且為了讓學生方便復習,筆者將書中的知識點及補充內容整理成試卷的形式,讓學生不用翻書,直接來看筆者整理的復習資料,以節省他們翻書亂找的時間。總之,筆者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更容易更方便地來掌握知識,即使教師再辛苦一點,只要學生能學好這門課程,再累也覺得值得。
在高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上,筆者頂著很大的壓力,同時也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筆者想盡了一切可行的辦法,當然最后學生所取得的成績是對筆者最大的肯定,也是最使人心慰的,證明筆者的所有努力并沒有白費。筆者也得感謝這些學生的配合,如果他們就是不聽,就是不學,那也是干著急沒辦法,就好像你是再好的伯樂,沒有千里馬,也難行萬里路。
【職業學校高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的計算機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應用論文10-08
微課程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應用論文10-08
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論文10-08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項目教學的應用論文10-08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論文10-09
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應用論文10-08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