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與防范
摘 要:受全國經濟下行的影響,小微企業面臨著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等問題,商業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呈持續上升的態勢。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小微企業的信貸風險,已成為目前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風險表現形式出發,提出針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管控措施。
關鍵詞: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析;防范措施
近年來,小微企業在國家密集出臺的政策扶持下快速發展, 相應的小微企業貸款在全國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下獲得了迅猛發展,其規模在銀行資產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當前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將小微企業貸款作為信貸業務擴張的重點。但在當前特定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小微企業貸款由于“筆數多、金額小、信息少、流程短、管控難”等特點,導致潛在風險很高。因此,應當把完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作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一個重點。
一、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特點
小微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小微企業自身生存能力比較差。一旦目標市場有風吹草動,往往導致企業破產倒閉。據統計,中國小微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大約僅為3年,這對金融機構介入小微企業信貸制造了巨大障礙:創立的時期不能介入,剛剛有介入的條件,企業有可能已經開始進入衰退期,甚至猝死。
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主要有如下特點:一是融資需求頻繁。許多小微企業自主資金不足,多需銀行給予資金支持,才能擴大再生產,才能存活;二是獲取有效信息困難。大多小微企業的管理不規范,銀行有時通過征信系統或其他一些渠道獲取的信息并不多,且沒有實質意義的信息,對銀行貸款的審批決策造成一定的影響;三是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大,貸后管理要求高。多數小微企業的貸款銀行在貸款發放后,因小微企業的經營機制和體制沒有大中型企業管理規范,故銀行在后續的貸款催收、貸后檢查、抵押物管理、資產保全等方面的工作需耗費的人力、物力相對多些。
二、小微企業貸款面臨的風險
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指商業銀行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中隱含損失的可能性,主要指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貸款本息,由此給貸款銀行帶來的損失。由于小微企業貸款自身的特點和市場環境等內、外部因素,其風險的發生有其可能性和必然性。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產生的原因為以下幾方面:
(一)小微企業方面
1、自身生存能力差導致抗風險能力弱、違約概率加大。一是小微企業雖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但是小微企業因資本規模小,信息和戰略管理能力較差,容易受宏觀形勢及行業形勢變化的沖擊,抗風險能力弱。二是小微企業的經營方向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小微企業的經營往往跟隨社會經營熱點,從而導致經營風險過高,小微企業貸款的違約概率相應增大。
2、經營管理機制不夠規范。大多小微企業屬于“家庭式管理”,家長式管理模式占據主導地位,管理較為粗放,盲目擴張,忽視風險控制;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和約束機制較差,家族式管理特點突出,管理決策隨意性大;業務經營的穩定性較差,經營投機性較高,經營風險隨之增大,從而使銀行的信貸資金面臨較大的風險。
3、財務管理混亂,財務信息不透明,財務制度不健全。大多數小微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夠完善,財務報表的可信度較低,多數財務報表不能準確地反映其實際經營狀況,普遍存在財務信息不透明的現象,財務信息受避稅、管理能力等因素影響,人為操控現象嚴重,經營信息嚴重失真。金融機構難以通過財務報表判斷借款人償債能力,勢必增大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
(二)銀行方面
1、信息不對稱的風險。銀企雙方獲取信息的層面和深度是存在明顯差異的,在銀企信貸管理中表現為借款企業通常對借款項目風險與收益狀況信息掌握較為全面,而商業銀行作為貸款發放者,因未直接參與小微企業經營項目的運營,對小微企業的經營項目的收益情況及風險情況以及貸款違約的可能性只能通過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或是信貸人員的現場調查等方式了解,對信息的掌握較為片面,造成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這樣勢必給貸款帶來風險隱患。
2、信貸人員經驗不足的風險。近年來小微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逐步發展壯大,長期以來各家商業銀行一直都是與大中型企業打交道,積累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從事對公貸款的客戶經理。但對于小微企業貸款來說,各家商業銀行仍缺乏經驗豐富的客戶經理,由于各家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從事小微企業的經歷比較少,對信貸資產質量面對的經濟嚴峻性認識不足,風險意識相對淡化。客戶經理在走訪企業時抓不到重點,容易被企業的表面現象花了眼,亂了思緒,進而導致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險象環生,發展緩慢。
3、信貸人員職業道德的風險。銀行信貸管理是一項需長期堅持不懈且復雜、艱巨的系統管理工程,商業銀行既要嚴格執行信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亦不能忽視信貸人員的職業道德風險。由于部分銀行信貸人員職業道德較差,見利忘義,人為放寬貸款準入條件。有的為了謀取私利,甚至同企業內外勾結,共同詐騙銀行貸款,由此而造成銀行貸款風險。
(三)信用環境方面
信用環境尚不完善,有關信用制度方面的法律還不健全。一是社會信用環境有所缺失。部分小微企業信用觀念不強和法律意識淡薄,誠信意識缺乏,存在逃廢銀行債務現象。二是社會征信體系和失信懲罰機制未有效建立。我國社會征信體系尚不健全,有關系統正在測試完善中。目前還未能完全解決銀行、企業、政府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政府有關部門針對企業的失信行為所采取的的曝光措施和打擊力度還不夠,企業的失信行為所招致的法律懲處力度亦遠遠不夠,企業失信成本較低。
三、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防范措施
第一,貸前調查應注重小微企業主的信用狀況和綜合素質。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狀況與小微企業主本人的信用狀況息息相關,因此,對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關注小微企業主本人的信用狀況。對于小微企業主本人曾經出現過違約或違法記錄的小微企業貸款必須審慎對待。銀行在審核小微企業貸款時,要注重調查了解小微企業主的教育背景、道德品行、健康狀況、個人從業經歷等,有無不良商業信譽記錄或銀行信譽記錄;是否有黃、賭、毒等違法或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通過對小微企業主本人的信用狀況和綜合素質的綜合評判篩查排除部分風險。
第二,設立專業化的小微企業貸款機構。商業銀行的大中型公司類貸款的發放模式已無法適應和滿足小微企業貸款的需求,這就要求各家商業銀行為了適應這一需求,需建立專業化的小微企業貸款機構,對大中型公司類貸款的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徹底的改變,無論是體制、機制還是業務流程都得進行變更,且還需加大力度培訓客戶經理,使之能夠適應小微企業貸款“急、少、頻、短”的業務需求特點。方能對小微企業貸款做到專業專注,有效防范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
第三,采取多種擔保方式提升擔保能力。小微企業融資普遍存在自身沒有足夠的抵押物以及難以獲得信用擔保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商業銀行可采取其他替代性的擔保方式,如接受自然人(尤其是企業法人或主要股東)提供的以其財產或權利為抵(質)押的擔保等。目前來看,小微企業缺乏有效抵(質)押擔保財產,而采用企業主要負責人個人財產對企業貸款進行擔保,將企業貸款風險與個人資產掛鉤,讓業主或股東承擔無限責任,能有效防范道德風險。
第四,建立標準化貸后管理機制。在貸后管理過程中,客戶經理應注重審核客戶資金使用情況,確保資金用于客戶主營業務。商業銀行應加強系統建設和支持,對于出現風險和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發生異常變化的小微企業,系統自動提示;建立專業分析團隊,分析客戶的結算帳戶,了解客戶的經營情況,特別是通過對基本戶的分析,了解小微企業的納稅、工資發放等情況,全面掌控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和風險變化。對于潛在風險及時提示有關信貸人員進行重點調查跟蹤。
參考文獻:
[1]顏繼榮、張婧、鄧敏卿.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與防范[J].交通企業管理,2006,(04).
[2]胡召平. 控制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要有新思路[J].上海證券報,2013(6).
[3]姚延中.淺議商業銀行對小企業的貸款風險[J].經濟師,2009(10).
[4]陳立剛、黃坤. 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風險分析[J].北方經濟,2007(14)
【淺談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與防范】相關文章:
淺談關于企業納稅籌劃的成因與風險防范分析10-05
淺談企業金融會計風險防范與化解10-05
侵權與防范企業的風險分析報告10-09
企業資金管理與風險防范論文10-08
企業納稅籌劃的成因與風險防范分析10-26
淺談保險法律道德風險的法律防范論文10-08
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防范管理10-26
關于企業納稅籌劃的成因與風險防范分析10-05
企業資金管理的風險防范措施論文10-09
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違約風險的防范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