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等職業專科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調查研究論文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因此,職業教育應結合市場經濟突出實踐性教學及技能訓練,強調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本位的指導思想。高職學生畢業后一般都在第一線從事具體工作,現在社會上各行各業和計算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計算機的普及使每個人都必須要會對計算機進行操作!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在高職院校中作為公共基礎課開設,研究如何讓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以適應社會各個層次的需要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高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現狀
1.由于基礎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教學條件好的中學或城市中學中,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而在教學條件較差的中學或農村中學中,學生很少能接觸計算機,兩極分化嚴重。如果用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學,往往出現水平高的學生不想學,而水平低的學生卻學不懂的情況。
2.高職院校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一般要求通過省計算機一級考試,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教師為了通過考試而教的現象很普遍,把技能教學變成了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3.缺乏與學生專業相結合的計算機能力的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是多樣的,但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卻很單一,結合不同專業的計算機后續課程開設不足,不能適應學生將來在工作中對專業計算機能力的要求。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的目標
在課程建設中,應該考慮兩方面的特點:一是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的特點;二是高職人才培養的特點。對于高職來說,有其不同于本科的特點:一是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要求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二是教學時數相對較少;三是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較低。針對這些特點,我們制定了課程改革的總體框架,其核心是強調應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素質,培養動手能力。
課程改革的目標是:
1.計算機基礎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
2.改革教學內容,使之適應計算機應用的現狀;
3.改革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率;
4.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5.結合多年教改經驗,為適應新的形勢,教改突破口選擇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式上。
三、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建議
1.強化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體系,優化1+X組合。
計算機基礎包括計算機文化基礎和計算機基本技能訓練。其中,可以將Windows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從課堂教學中分離出來,組成計算機基本技能訓練內容。
計算機基礎教學既不同于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基礎的學習要求,又不同于職業技能培訓。在學校統一制定的整體目標框架內,各個專業應根據專業要求選擇X,即程序設計語言或計算機應用的類別和內容。
2.改革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主動求知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教學中需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創造交互式的學習環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制作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直觀清晰的教學課件,使講解的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更易于理解。
3.精心組織實踐教學。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系列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的科學管理、精心組織,計算機基礎部將組織教師編寫一套實用的系列實踐教學教材。
4.加強網絡實驗教學管理。
開放網絡實驗教學,加強對網絡實驗的教學管理。在全校創建網絡化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網絡化教學平臺,在校園網上開放能供學生自學的計算機基礎網絡課程。
5.改革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辦法。
開發穩定而完善的網上考試系統,創建課程試題數據庫,實現網絡考試和計算機自動化閱卷。
6.加大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的開放力度。
認真做好實驗室開放的安排、組織和指導工作,輔導員要主動關心、組織好學生課外上機。
總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的目標,科學地組織教學,不斷地轉換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采取精講多練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高等職業?圃盒W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調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建筑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論文10-09
應用能力為核心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分析論文10-09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教學特點論文10-09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應用探討論文10-11
如何培養測繪工程類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論文10-09
大專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研究論文10-09
由考核模式看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論文10-12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改革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