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甲狀腺手術頸叢麻醉應用地佐辛的臨床分析
我們知道大學要畢業之前會面臨一件事情,就是寫畢業論文!沒寫好不能畢業!這就苦惱了不少大學生了,畢業論文到底怎么寫呢?好了,話不多說,小編直接上范文,大家趕緊看看吧!
[摘要] 目的 探討地佐辛應用于甲狀腺手術頸叢麻醉的臨床情況。 方法 整群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該院接受甲狀腺手術的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24例(頸叢神經阻滯聯合地佐辛鎮痛)和對照組24例(頸叢神經阻滯鎮痛),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麻醉手術前后SpO2、HR、DBP、SBP的變化,以及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麻醉后在SBP、DBP、HR各項指標方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在spo2方面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觀察組有1例(4.17%)患者出現鎮痛不全情況,鎮痛有效率及患者麻醉滿意度均為95.83%,有3例(12.50%)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有3例(12.50%)患者出現鎮痛不全情況,鎮痛有效率及患者麻醉滿意度均為87.50%,對照組有18例(75%)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兩組在鎮痛效果、不良反應出現情況上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地佐辛用于甲狀腺手術止痛效果佳,能夠控制頸叢麻醉下甲狀腺手術時的心血管應激反應,是一種高效的麻醉輔助手段,適宜在臨床上大力推行。
[關鍵詞] 地佐辛;甲狀腺;頸叢麻醉;臨床
甲狀腺手術中最常使用的麻醉方式為頸叢阻滯,其優勢為方法簡易便于操控、手術中能細察患者發音狀況而預防喉返神經損傷、術后復原快等,目前已被甲狀腺手術認定為最有效、直接的麻醉方法之一[1]。因為手術中的牽拉反應,使患者產生擔憂恐懼心理,加之局部麻醉不足等外因使患者在術中產生強烈地痛感,從而造成患者術中的循環波動,特別是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此麻醉存在極大的風險。該研究整群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該院接受甲狀腺手術的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兩組,給予不同的藥物進行鎮痛,效果差異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48例,均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該院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24例(頸叢神經阻滯聯合地佐辛鎮痛)和對照組24例(頸叢神經阻滯鎮痛),觀察組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年齡38~64歲,平均(45.4±2.3)歲,均無甲減、高血壓、甲亢、循環、呼吸等系統性疾病;對照組24例患者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37~63歲,平均(45.7±2.2)歲,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均在ASAⅠ-Ⅱ級范圍內,并且在接手手術之前前景檢查均排除甲減、高血壓、甲亢、循環、呼吸等系統性疾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前需常規停止進食、飲水,進入手術室前都需肌肉注射0.1 g,0.5 mg阿托品。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開通靜脈通道,常規吸入氧氣,檢測心率(HR),心電圖(ECG)平均動脈壓(MAP),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血氧飽和度(SpO2)。對照組患者予以0.25%羅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作患者雙側頸深叢+雙側頸淺叢阻滯,頸深叢阻滯使用藥物5 mL,雙側頸淺叢分別用藥10 mL,最后用針刺C3~C4位置,直至患者皮膚感覺不到疼痛為阻滯成功[3]。頸叢阻滯后15 min,仔細查看麻醉效果是否良好且沒有不適癥狀。若患者術中感到痛苦難過,應予以患者芬太尼0.05 mg/次;若監測收縮壓(SBP)大于160 mmHg(1 mmHg=0.133 kPa),應予以患者0.5 mg鹽酸尼卡地平;若心率(HR)少于50次/min,應予以患者靜脈注入阿托品0.3 mg/次。觀察組患者在麻醉前5 min靜脈注入每公斤0.1 mg的地佐辛(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13070875)[2]以及相對等的生理鹽水,接著給予對照組相同的治療方法。
1.3 觀察指標
在麻醉前(T0)、切皮(T1)、分離腺瘤或腺腫(T2)、切除腺瘤或腺腫(T3)、皮膚縫合(T4)等關鍵時間段,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的指數是否正常。同時記錄兩組患者手術中、手術后的不適反應,例如頭暈反胃、吐逆、呼吸抑制、肢體行動困難等。
1.4 麻醉效果評價
對于患者的麻醉效果,由麻醉醫生和手術醫生聯合進行綜合評價,主要分成鎮痛完善、鎮痛良好、鎮痛不全三個等級[4],鎮痛完善:患者無疼痛意識,能夠酣然入睡;鎮痛良好:患者無明顯的疼痛意識,但會對其入睡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可正常入睡;鎮痛不全:患者在術中出現疼痛情況,需進行局部麻醉才可順利進行手術。觀察并監測患者術后情況,術后24 h內對其疼痛情況進行隨訪。
1.5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各項指征
兩組患者在術前SBP、DBP、HR各項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麻醉后在SBP、DBP、HR各項指標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且麻醉前與麻醉后不同時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麻醉后在SBP、DBP、HR各項指標方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在spo2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2.2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
經過麻醉后,觀察組有1例(4.17%)患者出現鎮痛不全情況,鎮痛有效率及患者麻醉滿意度均為95.83%,對照組有3例(12.50%)患者出現鎮痛不全情況,鎮痛有效率及患者麻醉滿意度均為87.50%,兩組在鎮痛效果上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有3例(12.50%)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8例(75%)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兩組在不良反應出現情況上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幾年,臨床上采取的頸叢阻滯、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療效不盡如人意,患者術中有大幅度的牽拉反應,會妨礙手術如常進行。尤其是在手術進行時,會一直擠壓甲狀腺,導致血液中甲狀腺素增加,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明顯改變。本組患者基本都存在心率過快或血壓明顯升高的癥狀[5],出現此癥狀的原因可總結為:①手術前患者情緒過度緊張焦慮,則會對疼痛反應比較強烈;②頸叢神經阻滯,上藥后迷走神經與后頸動脈竇會快速起效,大大增高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引起血漿兒茶酚胺過量;③頸叢神經阻滯領域寬泛,使用藥物超量則會造成麻藥物不平衡或局部太濃;④患者手術中體位不舒服;⑤患者有可能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疾病,手術中的不恰當操作會刺激釋放出大量甲狀腺素。大部分醫生通常喜歡在甲狀腺手術進行時與患者交流溝通,這就要求患者的大腦維持在清醒的狀態,此法可避免喉返神經損傷,但患者卻時常產生憂慮、恐慌等懼怕心理。盡管頸叢阻滯比較全面,但因喉上神經分支控制甲狀腺上極,當手術操作到這一部位時,患者往往會出現不適感,更甚者會產生心血管應激反應[6]。若患者有心率過快、血壓增高等交感神經興奮表現,會不利于患者順利度過圍術期,或嚴重阻礙手術開展。所以,臨床上頸叢神經阻滯麻醉下行甲狀腺手術時多采取鎮痛劑、鎮靜劑和血管擴張劑藥物,從而減少流動力學反應,同時確保患者適當鎮痛鎮靜。血管擴張劑雖然可以保持血流動力學穩固,卻沒有鎮靜鎮痛功效,類藥物具有鎮靜鎮痛之效,卻極易產生呼吸抑制[7]。所以,麻醉科醫生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幫助頸叢神經阻滯麻醉下行甲狀腺手術患者順利度過圍術期。
【甲狀腺手術頸叢麻醉應用地佐辛的臨床分析】相關文章:
肩周炎松解術不同麻醉方法臨床09-19
手術室內麻醉工作常見問題總結范文04-22
臨床麻醉醫生年終總結04-25
叢臺公園作文02-27
鍛煉肩頸的瑜伽動作10-09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11-11
麻醉醫師述職報告06-16
麻醉醫師的述職報告11-08
麻醉醫生述職報告11-10
麻醉護士個人總結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