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的原因及應對策略的論文
摘要:文章闡述了造成高中學生感到物理難學而失去學習興趣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策略
現(xiàn)在很多學生到高中學一階段物理后就反應太難學了,上課覺著什么都懂了,可等到做題目時又無從下手。以至于一些意志薄弱、學習方法不對的同學過早的對物理沒了興趣,失去了學習的信心。我認為如何提高學生從初中到高中對物理的適應是我們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本人就幾年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以下五個方面在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現(xiàn)做如下闡述。
一、初、高中物理課本的內容差別
現(xiàn)在的高中物理教材,與初中相比,大致有以下區(qū)別:
1從直觀到抽象:如現(xiàn)實存在的物體--理想化模型質點。
2、從簡單到復雜:二力平衡--多力平衡;靜止--運動、帶電體的運動,導線在磁場中的運動。
3、從無方向到有方向:如路程是算術運算--位移是畫圖(平行四邊形法則)。
4、從定性到定量:如電阻的決定式的應用初中物理課本的內容形象生動、簡單直接。所表達的思想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很多理論在日常中可以拿例子進行對比,與我們的切身感受是一致的。對于題目的計算也很少,一般只需定性的分析,在實驗這一塊也是團體活動很有趣,很生動,而且得出的結論與理論總結是相符的,不會出現(xiàn)大的誤差。
二、學生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問題簡單,現(xiàn)象直觀、生動、具體、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記住。題,型簡單,轉彎少,數(shù)字小,易計算。因此,初中生的學習方法比較機械、簡單。習慣于背,不習慣于推理、歸納、論證;習慣于簡單的計算,不習慣于復雜計算(如萬有引力、人造衛(wèi)星等題目);習慣于模仿,不習慣于創(chuàng)新;適應課堂大家一起回答問題,不習慣于獨立思考;到多數(shù)同學不用怎么思考,把題目給出的數(shù)據(jù)直接帶入公式就能得出正確的結果,也不用分析為何是這樣的答案。
三、學生在解題運算方面能力欠佳
如在高中力學方面所用的數(shù)學知識,遠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則運算復雜得多。力的分解與合成中的三角知識;運動學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別;萬有引力、人造衛(wèi)星中的冪的運算、簡單的極值運算等。然而,許多學生就連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邊角關系都似是而非,這里既有學生本身的數(shù)學知識差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物理中來的數(shù)理結合能力差,這一特點普通中學普通班的學生更為突出。
四、學生已有的印象和實際理論的違背
學生經(jīng)歷十幾年的成長與生活,接觸、感受到許多物理學的現(xiàn)象,特別是力學現(xiàn)象。而在初中階段,所看到的比如運動著的車怎么是勻加速運動,怎么在路上就看不出來,這個速度如何感受到是均勻變化的,這些到高中時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找不到了,是不是研究的問題本身就不對,還是自己到高中就變笨了。而初中的二力平衡、浮力問題,小燈泡的發(fā)光等,與他們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經(jīng)驗絕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們有許多時候憑直觀感受或主觀想象,都能猜中正確的結論,在高中都不適用了,這是缺乏對生活的提煉和抽象,只不過現(xiàn)在的現(xiàn)象與你生活經(jīng)驗或者潛意識中存在的一些比較根深蒂固的觀點與實際的物理規(guī)律相矛盾:質點實際就是不存在的,那又怎么從生活中找到那,那這時就不能固守著那些想法要學會接受新的東西。再比如豎直上拋運動中,你怎樣理解他的速度是先減小再增加的,不能總按初中的思想認為物體要么靜止要么勻速。有了變通事物接受起來就順理成章了。
五、根據(jù)個體差異采取相應的措施
生活的豐富,對現(xiàn)象有很大觀察欲的同學對學習物理無形中有很大的幫助,反之一些從農(nóng)村上來或不太喜歡運動的同學實際對物理的理解要慢些。另外即使日常活動多參加但若不能夠將想象與理論很好結合也會阻礙物理學習。這樣遇到理論性較強的地方,就會感到枯燥乏味,逐漸產(chǎn)生厭煩心理和應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變化,易引起精力分散,產(chǎn)生一些莫名的焦慮和煩惱。日常活動少,好靜厭動。這些對他們也會造成一種消極的影響,慢慢地對物理不感興趣,逐漸失去信心。若長時間見不到成績會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興趣。對此,我認為應采取如下措施:
1、改變上課方式按學生情況適當調整,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亞里斯多德說過“:思維開始于疑問與驚奇,問題啟動于思維”。改進課堂教學,每一節(jié)課都設法創(chuàng)造思維情境,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提高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模式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邏輯程序和一般性的邏輯方式,但是要有效解決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還必須掌握一些特殊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講加速度時我們是舉兩個例子:在給定相同的時間內看速度的變化從而看出速度變化的快慢,但對于高一學生本身對速度變化還不太清楚,你再給他舉這個,就更難理解了,我是那你到銀行存錢,雖然每月存的變少了,但總的是增加,還可由此引申,這樣通俗易懂。
3、平穩(wěn)過渡、降低要求給學生一個緩沖適應、緩沖階段,這樣能提高同學們的自信心。開始時,適當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新課的引入,盡量從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舊對比,前后聯(lián)系,因此我們一定要適當了解初中教材,清楚那些教過那些沒要求過。另外,對教學中涉及到的數(shù)學知識,要作必要的復習與講解。在進行例題分析時,不僅要分析清楚物理過程,也要對數(shù)學運算作較為詳細的分析與演析,比如在講矢量時要先講解向量方面的問題這樣有助于畫圖。再者在力的平衡這里會用到三角函數(shù)而初中在這里有要求的不多所以這里一定要認真的給學生畫圖復習,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高中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的原因及應對策略的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學習興趣策略分析論文10-09
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論文10-09
物理學習興趣論文10-09
物理學習興趣研究的論文10-07
初中物理學習興趣論文10-09
物理學習興趣與實踐教學論文10-08
怎樣提高學習物理興趣10-08
興趣學習數(shù)學教學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