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風險
稅收籌劃風險【1】
摘要:稅收籌劃對企業來講至關重要,它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財務決策。
而稅收籌劃真正的意義絕不是單純的減輕稅負那么簡單。
本文在闡述稅收籌劃及其風險的概念之余,對稅收籌劃的管理模式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對稅收籌劃風險的防范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稅收籌劃;風險管理;合理避稅
一、稅收籌劃風險的概述
在現代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中,其中一條就是風險和收益并存。
稅收籌劃也是如此,它在給納稅人帶來了稅收利益的同時,也蘊涵著風險。
這些風險如果不被正確及時地看待,很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和戰略上的失策。
因此納稅人應該對稅收籌劃風險有個系統的認識,樹立風險意識,盡可能的規避稅收籌劃風險,
1.稅收籌劃的含義
稅收籌劃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指納稅人為了達到減輕稅收負擔,規避稅收風險的目的,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合理并巧妙規劃納稅人的經營方針、投資活動以及安排相關理財、涉稅事項的行為。
2.稅收籌劃風險的含義
稅收籌劃風險是指籌劃主體在進行稅收籌劃時由于某些因素致使籌劃失敗,損害了企業利益各種可能性。
因為稅收籌劃是在經濟行為發生之前做出的行為,具有預見性,而稅收法規具有實效性,使得稅收籌劃具有不確定性,蘊含著風險。
二、稅收籌劃風險的管理
(一)稅收籌劃風險的事前規劃
稅收籌劃風險管理是指納稅人通過對籌劃中預計的風險進行確認和評估,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而采取一定的辦法和手段,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來控制和規避風險。
由于稅收籌劃具有預見性,因此事前規劃是稅收籌劃管理的側重點。
1.加強信息管理
(1)籌劃主體的信息。
如:籌劃主體的意圖、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稅收狀況等。
籌劃者首先必須了解籌劃主體的意圖,因為籌劃主體的意圖是理財的目標,只有有了目標,才會有接下來的活動。
稅收籌劃需要籌劃者及時充分地了解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進而分析制定籌劃活動的方案。
(2)稅收環境的信息。
首先,要了解現行的稅收制度、法律法規、稅收政策等,然后在為籌劃主體進行籌劃活動的過程中,關注活動涉及到的法規等,保證籌劃活動在合法的環境中運行,有效維護籌劃主體的合法權益;其次,要了解與活動相關的稅種,必須對涉及到的每個稅種及其之間的聯系都弄清楚;最后,要清楚稅收征納程序, 這樣才能保障納稅人的權利,也能及時盡到納稅人的義務。
(3)稅收部門的涉稅行為的信息。
為了使籌劃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籌劃者應該也必須清楚充分地了解政府的相關涉稅行為。
這方面的信息包括:政府對稅收籌劃中可能涉及的避稅活動的態度、對籌劃方案合法性的認定、反避稅的主要法規和措施以及對違規行為的相關處罰等。
2.人員管理
稅收籌劃涉及到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運用,這就要求稅收籌劃人員除了要精通會計、法律和稅收政策,還要通曉金融、保險、工商等方面知識;其次,籌劃人員還要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不可以設計一些屬于偷、逃稅的籌劃方案;最后,企業應該關注籌劃人員的再教育,使他們的知識含量更豐富,對國家的政策更快地了解,以便為企業提供最優質便捷的方案。
(二)稅收籌劃風險的事中控制
稅收籌劃風險的事中控制是在稅收籌劃過程中發生的,是在籌劃方案執行期間對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調整和處理,具有臨時性、現實性的特點,是一種動態評估。
1.備選方案的風險決策分析
企業在選擇稅收籌劃的所有方案時,會依據各個方案的價值來進行選擇。
以下是稅收籌劃風險率的計算公式:稅收籌劃的風險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
無風險報酬率一般可以等同于國債的利率或同期同類銀行存款利率,而風險報酬率的確定則由籌劃者來估計。
貨幣時間價值在此必須予以重視,因為籌劃方案需要時間去實施。
而貨幣時間價值與期望投資報酬率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風險越大,期望投資報酬率越大,節稅收益就越小。
2.內部納稅控制系統
內部控制的作用之一是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是否擁有健全的內部納稅控制系統,勢必會對納稅會計核算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稅收籌劃的進行,影響內部納稅檢查的質量。
(三)稅收籌劃風險的事后評價
稅收籌劃是通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來確定成敗的。
稅收籌劃風險可以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來量化。
成本收益分析法,就是對所有籌劃方案中可能發生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籌劃方案。
如果方案中所要花費的成本小于企業即將的收益時,那證明這個籌劃案是成功的,反之,則是不合理的。
三、稅收籌劃風險的防范措施和規避策略
(一)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做好防范工作
納稅人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對稅收籌劃的風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風險無時不在,由于稅收政策的時效性和外部環境的多變性,必須時時刻刻關注和了解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也要考慮企業的外部環境,樹立風險意識,事先防范風險,保持警惕。
(二)關注稅收政策和稅法變動,保證籌劃方案的合法性
稅收籌劃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納稅人必須全面了解稅收政策,及時把握稅收政策的變動方向,使籌劃方案為納稅人減輕稅負的同時,保證稅收籌劃方案不違法,防止企業存在逃、騙稅的行為。
(三)稅收籌劃方案的選擇必須以企業長遠發展為重
稅收籌劃的目標是由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所決定的,它必須以企業整體目標為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打算,而不是簡單的只為企業減免暫時的稅負。
從這個意義上講,稅負最輕的方案很有可能不是最佳的籌劃方案,滿足企業整體利益最大的方案才是最佳方案。
(四)切實貫徹成本效益原則
稅收籌劃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認真考慮各個方案中所有的預期成本和預期收益。
在計算成本時,除了計算所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還要計算為此所放棄的其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必須將實施的方案中所可能發生的費用都計算在內,考慮一切引起成本發生的因素。
(五)夯實稅收籌劃基礎,營造良好的稅收籌劃環境
首先,加強稅務會計和籌劃的學習,提高員工的素質。
涉稅人員不僅要搞好會計基礎工作,還要做高素質的財會人員,要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同時關注國家稅收政策、法規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
其次,應該在業余時間多與稅務機關交流、溝通。
企業免不了要與稅務機關有諸多交涉,而稅務機關對稅收政策的變化和法規的制定意圖比企業更清楚,因此企業應該重視與當地稅務機關的聯系,以便能及時制定出符合國家要求的、合法的籌劃方案。
參考文獻
[1]胡紹雨.新企業所得稅法下的稅收籌劃與稅收籌劃風險.中國商貿,2012
[2]周艷麗.讓績效考核落實到實處的探討.價值工程,2010
[3]蓋地.避稅與特別納稅調整[J].財務與會計導刊, 2009年,第2期:4~6
[4]王艷,王芳.企業稅務籌劃的風險及防范.冶金財會,2008(9):55-56
[5]王銀枝.稅收籌劃問題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8,(2)
[6]蓋地.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7]彭素琴,劉賢仕.淺析稅收籌劃風險及管理[J].商場現代,2007.10(518):8-9
稅收籌劃風險【2】
摘要:近年來,稅收籌劃不斷得到國內各納稅主體的重視,其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文章就稅收籌劃風險的存在性、表現及其度量做了闡述,在最后提出了稅收籌劃風險的幾點管理措施。
關鍵詞:稅收籌劃風險;籌劃風險分類;籌劃風險度量;風險管理
隨著近年來稅收籌劃在我國的興起與發展,稅收籌劃越來越得到各納稅主體的重視,但是稅收籌劃如同所有的財務決策一樣,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存在相當的風險。
企業如果無視這些風險的存在,而進行盲目地稅收籌劃,其結果可能是事與愿違。
一、稅收籌劃與稅收籌劃風險的概念
稅收籌劃亦稱稅務籌劃、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法人、自然人)依據所涉及到的現行稅法(不限一國一地),在遵守稅法、尊重稅法的前提下,運用納稅人的權利,根據稅法中的“允許”與“不允許”、“應該”與“不應該”以及“非不允許”與“非不應該”的項目、內容等,對經營、投資、籌資等活動進行旨在減輕稅負的謀劃和對策。
但是稅收籌劃如同其他的財務決策一樣。
其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各種主觀和客觀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導致其實施效果未達到預期的經濟利益。
甚至可能由于企業某些方面違背稅收精神。
還需要為其偷稅行為承擔額外懲罰。
這種實施結果與預期不一致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即所謂的稅收籌劃風險。
二、稅收籌劃風險存在的原因
(一)企業自身方面的影響
l、納稅人業務素質的影響。
納稅人選擇稅收籌劃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實施取決于納稅人的主觀判斷,主要包括其對稅收政策的理解、對稅收籌劃條件的認識與判斷等。
通常情況下,納稅人的業務素質越高,稅收籌劃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納稅人對稅收、財務、會計、法律等相關政策、以及對業務的了解與掌握程度并不高。
所以很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納稅人有迫切的稅務籌劃愿望但是卻難以落實為具體的籌劃行為;或雖然方案得以執行,但是效果卻不佳,難以實現預期。
相應地,稅收籌劃風險也比較大。
2、企業的經營活動和所處的經營環境處于不斷變化之中。
任何一個稅收籌劃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法律環境下,以一定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為載體制定的。
其籌劃的過程實際上依托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不同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同時段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對稅收籌劃有著很大的影響。
所以一旦企業預期經營活動發生變化,如投資環境、企業組織形式、資產負債比例、存貨計價方法、收入實現時點、利潤分配方式等某一方面發生變化,企業就可能會失去享受稅收優惠和稅收利益的必要特征和條件,其結果可能是稅收籌劃方案實施結果與預期存在偏差,導致稅收籌劃風險的產生。
(二)國家稅收等政策的影響
一切稅收籌劃方案都是在一定條件下依照當期的稅收政策等的規定選擇、確定和組織實施的。
但是稅收政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時效性。
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國家出于總體發展戰略要求,會出臺新的稅收宏觀調控措施。
這就使得稅收政策處于不斷的調整變化之中,而這種時效性會對稅收籌劃、特別是長期稅收籌劃產生一定的風險。
(三)納稅人與征稅機關存在認定差異的影響
稅收籌劃是納稅人根據自身的特殊情況做出的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的的行為,其首要原則是要合法。
但稅收籌劃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稅法規定,能否在實踐中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稅務機關對該稅收籌劃方案的認定。
在這一過程中存在雙方的分歧并非偶然。
1、征納稅雙方對于同一稅收籌劃方案的認定可能不同。
納稅人看來是減輕其稅負的合理方案可能在征稅部門看來卻具有偷稅傾向。
2、稅法對具體的稅收事項常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
在一定的范圍內,稅務機關擁有自由裁量權。
只要稅法未明確的行為。
稅務機關就有權根據自身判斷認定是否為應納稅行為,客觀上也為稅收政策執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
綜合上面三大方面因素的影響,可能會使納稅人所進行的“稅收籌劃”不僅不能給其帶來任何稅收上的利益。
相反。
還可能會因為其行為上的違法而被稅務機關處罰導致經濟處罰(諸如:繳納滯納金或者罰款),更有甚者,可能會導致稅務機關對企業或者個人進行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最終使納稅人付出更大的代價。
三、稅收籌劃風險的分類
從我國目前稅收籌劃的實踐情況分析,納稅人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風險。
這些風險主要歸為以下幾類:稅收籌劃方案執行不到位的風險。
稅收籌劃是在納稅義務產生以前的財務決策中進行的,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和前瞻性。
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由于內部人員執行不力或對預期經濟活動的判斷失誤,導致其結果偏離事前的稅收籌劃目標:不依法納稅的風險。
企業可能會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從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導致企業多余現金流的支出或者迫使其承擔行政或者刑事處罰;由于稅收政策或者企業經營活動、經營環境的變化導致原籌劃方案成立條件發生變更而使計劃中的籌劃利益消失的風險。
稅收籌劃是事前籌劃,每一項稅收籌劃從最初的項目選擇到最終獲得成功都需要一個過程。
而在此期間,如果稅收政策或者成立條件發生變化,就有可能使得原稅收籌劃方案,由合法變成不合法。
或由合理變成不合理,從而導致稅收籌劃的風險;稅收籌劃的成本高于收益的風險。
四、稅收籌劃風險的度量
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
所謂成本收益分析法,就是對于具體的企業提出若干個稅務籌劃方案,詳細地列舉出每種方案可能的全部預期成本和全部預期收益,通過比較分析,選擇出最優的籌劃方案。
依據有二:一是計算出每種方案的凈收益:二是計算出每種方案的收益成本比:凈收益等于總收益減去總成本。
稅收籌劃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項:稅收籌劃方案費用,方案涉及人員的薪酬等支出,方案實施過程中所增加的相應管理成本,可能的風險支出(如方案萬一未被稅務機關認可,所導致的補稅金額、罰款、加征滯納金等經濟處罰和可能接受的行政與刑事處罰)以及放棄稅收籌劃次優方案的機會成本。
稅收籌劃的收益通常表現為相同條件下減少的應納稅額以及稅款在納稅時間上的推延。
計算公式如下:
凈收益=總收益現值-總成本現值
收益成本比=總收益現值÷總成本現值
當凈收益>0或者是收益成本比>1時,該方案才是可行的。
五、稅收籌劃風險的管理
(一)從企業的角度分析
l、加強企業對稅收籌劃方案的執行力。
一個沒有執行力的企業,任何好的籌劃方案都只能是空談。
而一個稅收籌劃方案的
執行,往往需要公司多個部門的工作,需要財務部門之外的其他部門的配合與協作。
2、密切關注財稅政策的變化,建立稅收信息資源庫。
稅收籌劃的關鍵是準確的把握稅收政策,但是稅收政策變化頻繁,數量多,把握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所以企業應該力爭建立稅務管理數據庫,收集企業在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稅收政策等方面的涉稅信息,并且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存檔,并跟蹤稅收政策的變化,建立稅務風險預警機制和信息提示反饋機制,以便于企業今后實施有效的稅務管理達到靈活應用稅收政策的目的。
3、強化納稅人自身的專業素質。
企業應該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種渠道,幫助財務、業務等涉稅人員加強稅收法律、法規、各項稅收業務政策的學習。
了解、更新和掌握稅務新知識,提高規避稅務風險的能力,為降低和防范稅務風險奠定良好的基礎。
4、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
公司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應該在依法誠信納稅的同時,主動加強與稅務機關溝通,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和稅收動態,通過制度建設保障公司內各級法人及時清繳稅款。
另外,企業應該在發生對外投資、涉足新行業、資產處置、重要會計政策等重大事項的時候,主動與稅務機關咨詢相關的稅務法規,聽取來自稅務機關的意見和建議,避免稅務犯規,保證企業依法誠信納稅,維護合法權益:稅務部門也應該積極提供有關稅收新政策新動向。
建立良好的稅企關系,企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稅法提供的靈活性,開展稅收籌劃活動,并且得到稅務機關和征管人員的認可。
同時,由于稅收稽核成本較高,稅務機關人力有限,稽查工作往往是有重點的進行。
如果企稅關系處理不好,就會被稅務機關作為反避稅重點和稽查重點對象,或者在使用法律的選擇上,利用稅法里面規定的苛刻條款對其懲罰。
5、引入戰略管理的思想,構建稅收籌劃戰略管理體系。
戰略管理是指管理人員為了企業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在充分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確定和選擇達到目標的有效戰略,并將戰略付諸實施、控制和評價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
將戰略管理思想引入到企業稅收籌劃活動中,可以將企業的籌劃行為在一個可以控制的構架中構建,使執行力度得到保障,降低各種風險。
提高籌劃的效率。
(二)從征稅機關的角度出發
就稅務機關而言,稅務部門可以就以下三個方面來應該積極地指導企業進行科學納稅和合理籌劃。
一是要介紹國外稅收籌劃的研究成果,借鑒其先進經驗;二是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稅收征管信息和稅制變遷信息;三是適時出臺規范稅收籌劃的法律文件。
通過法律法規來規范稅收籌劃,在法律上明確規定稅收籌劃的權限范圍,明確界定稅收籌劃的法律概念,同時要對稅收籌劃的游戲規則進行規范。
所以,國家可以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給稅收籌劃一個正確的評價和法律上的地位,制定稅收籌劃法規,使其納入一個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三)從國家的角度出發
國家應該借力稅務代理。
不斷規范稅收籌劃。
因為稅務代理機構一般都有一定數量的注冊稅務師,稅務專家。
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規范的執業紀律,作為“中立”的第三方,能夠有效的協調征納雙方的矛盾,推動稅收籌劃在稅務與企業之間的協展。
稅收籌劃作為企業財務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為納稅人帶來收益的同時,也潛在著很大的風險。
所以納稅人選擇和實施稅務籌劃時必須要有風險意識,注意防范稅收籌劃風險,否則將可能遭致失敗。
企業應該正確地把握稅收籌劃風險。
并結合其實際情況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地防范和管理風險。
【稅收籌劃風險】相關文章:
國際稅收籌劃10-07
稅收籌劃效應10-08
企業稅收籌劃10-05
股權轉讓稅收籌劃10-08
稅收籌劃的國際借鑒10-07
企業出口退稅的稅收籌劃10-08
企業稅收籌劃案例的分析報告10-09
稅收籌劃在企業中應用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