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初探
畢業論文的撰寫讓很多畢業生都煩惱不已,為了趕時間草草寫完編遞交上去,最后過不了答辯也就畢業不了。小編在這里直接給大家帶來化學論文一篇,供畢業生們閱讀參考!也希望畢業生們要認真寫好自己的畢業論文,順利通過答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等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及網絡共享資源的優勢,培養學生學會尋求知識、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多媒體網絡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和創造性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一、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優越性
多媒體為化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與化學的整合,可以解除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一些建構障礙,尤其是初中化學中的一些微觀反應、在實驗室不可讓學生嘗試的有毒的、危險的、爆炸的反應,通過多媒體進行模擬,將反應原理、錯誤操作后果展現,并可定位在某瞬間,化抽象為具體,也可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習難點順利突破。網絡資源為化學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多渠道的信息,從網絡上獲得知識,可打破課本的局限,使知識向橫向、縱向延伸,為不同學生提出了不同層次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通過整合,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方式發生變革: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他引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中查尋知識、主動參與,處理信息,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要,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整個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認識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創新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導活動,教師輔助指導的過程。教師是一位服務者,為協助學生學習提供方便。
二、整合方式
(一)制作課件
制作課件是目前應用較廣的整合方式之一,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和化學學科的特點,可制作一些反映微觀粒子間反應的課件;反映微觀粒子的特點的課件;模擬在實驗室,不可讓學生嘗試的有毒的、危險的、爆炸的反應的課件等。利用這些課件,來解除學生的認知障礙。課件的制作可以積件的形式,交互性要好,重突破難點,減少沒必要的聲音和文字,以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筆者在不斷的嘗試中,深感FLASH不失為化學課件制作中很好的軟件之一,它簡捷方便、功能強大、兼容性好。利用它,我在初中化學教學方面,設計了以下課件:
設計內容 設計目的
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微觀過程 展現氫分子奪取氧原子的過程
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微觀過程 展現化學反應的實質(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
復分解反應的微觀過程
(NaOH+HCl、 Na2CO3+HCl、 AgNO3+NaCl反應)展現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反應中溶液離子間形成難電解物質(水、氣體、沉淀)的過程
量筒使用中,俯視、仰視造成的后果 展現俯視、仰視讀數造成所量液體體積與實際體積偏差的原因
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 展示溶液導電的原因
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元素質量比、元素質量分數)
從物質微觀組成上展示宏觀計算的依據和意義
幾種錯誤操作的后果:
1、加熱固體時,試管放置錯誤使試管破裂;
2、制氧氣用排水法收集完后,操作順序錯誤,水槽水回流使試管破裂;
3、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先加熱后通氫,可能使試管爆炸
4、反應后先撤氣后撤燈,還原的銅又被氧化成氧化銅;
5、濃硫酸稀釋時,水加入濃硫酸中,使硫酸沸騰,飛濺傷人
這五種錯誤操作,在實驗中是不可做的,它會引起試管破裂或爆炸或硫酸飛濺等,有一定的危險性。通過多媒體可很好的展示其錯誤的原因及后果。
1、某些原子(如氫、氦)的原子結構
2、氫的電子云;
3、部分物質(如:氧氣、水、銅、銀、硫酸、氯化鈉等)的微觀粒子的圖片
微觀結構學生難以想象,展示出后,可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障礙。更好理解微觀世界。
(二)制作網頁
網頁制作是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趨勢之一,它通過網絡的強大的功能,豐富的信息量,將使教學方式發生轉變。網頁的制作可以某個專題為目的,如初中化學中的《化學與生活》《環境污染》、《鐵》,《初中化學學習資源》等,教師課前按照課程標準,對網上的資源進行整合。在網頁中,設制與教學中的相關網站鏈接,使學生直接通過鼠標點擊,了解相應的內容。然后,自主選題,自主研究,并將成果展示出來,與同學共同交流。如在《鐵》網頁中,教師可根據對學生對鐵的現有的認知程度而作了相關提問,對本課中應用的鐵的生銹及防治、鐵的冶煉等網站作簡要介紹,然后讓學生進入網站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相關信息,在網絡中遨游,教師不作任何硬性規定,學生充分自主地瀏覽網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進行具體研究。如有的學生對冶鐵的過程感興趣;有的學生對鐵生銹及對策感興趣;有的學生對冶鐵的原料及成本感興趣等。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入網站中相關的欄目,搜尋相關的資料,并進行個性化的整合,形成獨特的認知成果,然后寫出相應的小論文與同學們共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
同時在網頁上可設計BBS或聊天室,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教師在討論區發布信息,協助學生發現新問題,對學生的疑問和想法,及時給予評價和引導。教師也可通過BBS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同時,學生也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觀點發布在網絡上,可以署自己的姓名,也可以署自己的代號。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度來發布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是一個主持者、引導者,學生可以自由、靈活地展現自己,師生關系和諧、融洽。
在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模式下,學生的認識難度不斷降低,學生的知識容量不斷擴充,學生興趣得到提高,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和探究意識得到張揚,學生樂于求索,樂于思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整合而建筑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現代化素質教育觀。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將在新課程改革中,在推進素質教學的進程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初探】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育整合論文10-09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探究教學初探論文10-08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初探的論文10-10
醫用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初探10-26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10-01
精選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論文10-01
幼兒教育專業中的化學教學初探的論文10-04
蘇北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初探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