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教學現狀論文
物理知識覆蓋面廣,有的相互關聯,環環緊扣,在教具的制作過程中,不只會用到一個特定的知識點,而是各個知識點結合起來保證教具的完成和實驗演示的成功。
第1篇:問題為導向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
【摘要】以問題為導向的物理實驗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將本身枯燥乏味的物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導向;實驗教學
物理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使用創新的教學模式,從初中生的特點出發,制定出高效的教學模式。
以問題為導向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就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
1.創建合理的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
初中物理教學需要通過實驗進行知識點的證明,教師可以在實驗教學前使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在課堂前設置相關懸念,讓學生能夠對實驗充滿好奇心,主動參與到實驗課堂中來。
例如在學習壓強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設置相關懸念,由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進行課程導入,教師可以讓學生試想:為什么在打吊針的時候瓶子要掛在高處,這是一個什么原理。
課堂上,引導學生明白壓強的概念,再通過實驗讓學生一步步找到問題的答案。
學生在做實驗,分析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對壓強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夠舉一反三,
舉出生活中其他有關壓強的例子,例如沒有開過的易拉罐不容易壓變形,但是打開的卻很容易,這種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與物理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
對于初中物理實驗來說,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對實驗產生好奇心,并通過思考自主完成實驗。
例如在教學《磁現象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我國的磁懸浮列車,引導學生觀察磁懸浮列車與普通的列車有什么不同,學生發現列車是懸浮著的就會對列車運用的原理充滿好奇。
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實驗計劃,看看如何證明磁現象,然后自己通過實驗室中的器材進行實驗,根據實驗證明自己的結論。
這樣的設計給了學生足夠的自我思考空間,讓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的同時也能夠主動地融入到課程當中,并積極地思考如何進行實驗的操作。
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只要告訴他們注意事項,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對基礎一般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制訂實驗計劃,讓學生能夠順利地開始第一步的實驗。
學生自主實驗的氛圍不斷增強,也能夠在課堂中發散自身的思維,提升創新能力。
3.構建互動性實驗教學物理的抽象概念
讓許多學生望而卻步,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有趣的物理實驗進行問題的引導,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進行有趣的提問:為什么明明感覺自己在水中抓到了魚,
但它還是溜走了?這類有趣的問題能夠增強學生在實驗時的動力,教師在課堂中也要增強師生互動性,與學生一起實驗,還可以拿一些已經學過的實驗與學生進行比賽,
看學生能不能比教師更快地完成,這樣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挑戰欲,另一方面也通過比賽讓學生鞏固了物理知識點。
教師還可以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讓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較差的學生成為一組,互幫互助,提升班級的整體水平。
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小組成員進行任務的合理分配,教師還可以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比賽,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提升實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效性。
創新的教學模式對物理教師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創新,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共同成長。
對于初中物理來說,使用問題為導向能夠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在實驗過程中帶著問題認真進行實驗,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2篇: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在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物理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和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師如果能夠通過自制教具來進行輔助教學的話,
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果都能夠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因此本文闡述了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自主教具的重要性。
在進行物理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初中階段初次接觸到物理課程的學習,學生興趣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學生建立學習興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因此對于物理課程的學習來說,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真切的認識,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動手能力。
雖然隨著社會進步教學設備不斷完善,但是仍有不少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物理實驗所需的資源,而且成套的實驗儀器省去了很多實驗步驟,對于初學者來說會阻礙他們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
1.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擁有強烈的興趣學生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進而使得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自制教具的過程本身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這是由于自制教具使用的材料都是學生觸手可及的東西比如塑料瓶、吸管等如果使用得好都可以達到實驗的目的,
這會使學生對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產生一個新的認識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另外,自制教具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是和自己息息相關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體會到學習物理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難和神秘,從而就產生了學習物理的自信進而有了學習興趣,有了興趣當然就能明顯提高學習效率。
2.提高教學效果
當前大多數的初中院校對于校內的相關物理課程的實驗室的相關設備的更新不夠重視,當前對于學生來說,進行新型設備的學習是非常重要而多,
而且新型的設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學生提升制造自主教具的能力,只有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物理實驗設備,才能建立一定的基礎,使得在實際的自主動手過程中更好的進行教具的設計。
因此現有的實驗器材并不能滿學習要求了,另外教學器材過于復雜而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并不能將每一個實驗步驟都了解到,所以僅僅利用實驗器材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有研究表明,實驗所使用的器材越簡單,學生越熟悉就越能達到演示效果。
比如在講到氣壓的相關問題的時候,老師通常會提到火車經過時不能站到軌道以里,不然會被“吸”到火車上,同學們很可能不理解,這是可以利用兩張白紙將這個現象演示給學生。
將兩張白紙分別豎向拿在兩只手上,首先兩手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后在兩張紙之間吹氣,學生會發現本以為會分開的兩張紙反而吸在了一起。
通過一個簡單地演示實驗,接下來再進行原因分析就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也會對相關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果。
3.提高創新能力
對于當前社會的發展情況來說,傳統的學習型人才已經漸漸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了,而能夠進行創新性思維發展的人才則受到各大企業各個領域的熱捧,
因此當代最需要的就是創新型人才,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愛觀察、愛動手的階段,對于他們來說缺少自己動手展示的機會。
自制教具的材料幾乎完全來源于身邊,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老師只需給出理論的指導,而后就靠學生自己發揮,這樣不會給學生建立一個定向思維。
學生在完成教具的過程中,會思考很多問題,比如怎樣做才更合理、更實用,選取什么樣的材料才更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會使得學生建立發散性思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4.縮小知識與生活的距離
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產生疑問,他們認為自己所學的東西和自己的生活完全不相關,這就從根本上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在制作教具的過程中會利用到各種材料的物理性質和一些物理原理,比如,在講到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眼鏡是哪一種透鏡,
從而對兩種透鏡的成像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徹,同時可以使得學生認識到物理就在自己身邊,物理知識和自己息息相關。
相反,自制教具的取材來自身邊,這樣就將生活與知識聯系起來了。
總的來說,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自制教具可以拉近知識和生活的距離,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
5.加強物理知識的相互覆蓋
物理知識覆蓋面廣,有的相互關聯,環環緊扣,在教具的制作過程中,不只會用到一個特定的知識點,而是各個知識點結合起來保證教具的完成和實驗演示的成功。
比如在講彈簧測力計的使用的時候,學生不僅學會了讀數,還應該了解原理即彈簧在彈性變形范圍內拉力與形變成正比,這時候老師可以將兩個彈簧連在一起,
讓同學觀察同樣的重物掛上去測力計的示數會有什么變化,這就可以引出彈簧串并聯的問題,即彈簧在串聯和并聯的時候k怎樣變化。
再比如,在做測量密度實驗的時候,不僅可以使學生知道不同物質的密度相對大小,還可以引出浮力的相關知識。
小結沒有實驗的物理課堂是不完整的,自制教具的使用彌補了實驗器材不足、復雜的缺點,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自制教具依靠學生自己完成,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蔣娟.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4):106-106,107.
[2]李榮宇,董文芳.教具制作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J].未來英才,2016,(16):198.
【初中物理教學現狀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0-09
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論文10-09
高職生物理學教學現狀與對策論文10-09
學習方法及初中物理教學的論文10-09
初中物理概念論文10-09
物理學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論文10-08
古代物理學教學現狀10-07
新課改下初中的政治教學現狀與對策論文10-12
初中物理教學資源的挖掘和利用論文10-09
物理概念教學論文10-09